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范泓:我为什么写《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14:33:03  


  中评社北京5月30日讯/对于台湾民主宪政来说,雷震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腾讯文化日前登载历史学者范泓的文章“我为什么写《风雨前行——雷震的一生》” ,内容如下:

  “雷震案”于2002年9月4日在台湾获得平反。这时距雷震先生遭至政治构陷而入冤狱正好四十二年,距他去世也有二十三年了。台湾媒体包括海外的一些报刊对此事极为关注,曾引用于右任先生的著名诗句“不容青史尽成灰”来形容“雷震案”的平反。也就是在这一天,台湾“国史馆”出版了两册《雷震案史料汇编》,其中一册是雷震在狱中十年的手记,可见当时雷震在与台湾威权政治统治者抗争时一种复杂的心历路程。之所以说它复杂,因为雷震不仅与蒋介石有过良好的公私关系,而且一个二十岁在日本留学时就加入了国民党、有着三十七年党龄的人,又是国民党高层核心人物之一,在自己的晚年毅然决然地为了民主自由理念,不惜与自己的那个党决裂,通过创办《自由中国》半月刊与专制进行殊死的抗争,赢得了当时台湾社会和民众的敬意。因此,胡适先生说台湾的人应该给雷先生造一座铜像。

  1949年对于国民党来说,是一个风雨飘摇、存亡绝续的年代。这一段历史大陆的读者不会过于陌生,但对于国民党那边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本书第十六章“政治上的抉择”谈到了当时国民党内部的一些混乱情景。这一年胡适先生已去了美国,雷震则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不久被任命为“国策顾问”。《自由中国》是在这一年十一月创办的,发起人是胡适、王世杰、杭立武、雷震这几个人。但不久,国民党内部出现分歧,他们在审视大陆失败的原因时,一派以蒋经国、陈诚等人为主,认为就是民主太多、自由太滥所造成的,而远在美国的胡适以及在台的雷震等人则认为恰恰相反,正是自1928年以来国民党推行“一党专政”才导致了这一结局。胡适、雷震等人是少数派,他们意见不可能得到当局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雷震以及刚刚创办不久的《自由中国》将其视野从国际开始向台湾社会内部,发现了许多问题,开始批评国民党的一些做法,从1951年始直至1960年因雷震被捕、《自由中国》被迫停刊,一直没有停止过。蒋介石对雷震大为不满,认为你雷震是在做我的官,怎么可以像青年党、民社党左舜生、张君劢、徐傅霖那些人与我较劲。从此,两人关系渐行渐远,直到雷震被注销党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