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联合早报:对话贺卫方谈中国宪政争议

http://www.CRNTT.com   2013-06-07 10:20:24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贺卫方
  中评社北京6月7日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登载该报主编周兆呈的专访文章“专稿:对话贺卫方谈中国宪政争议”,内容如下:

  2013年5月21日,中国《红旗文稿》第10期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题为《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的文章,将“宪政”与“人民民主”列为对立概念,前者代表西方,后者是中国现行的制度。该文被形容为向中国国内宪政派学者宣战的檄文。

  此文一出,中国网络上迅速掀起舆论对峙。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次日发表社论声援,指中国要宪法不要宪政,因为宪政就是兜圈子否定中国既定的发展道路,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

  中共中央另一份理论期刊《党建》5月30日刊载署名“郑志学”题为《认清“宪政”的本质》的文章。该文认为“宪政”一词无论从理论概念来说,还是从制度实践来说,都是特指资产阶级宪法的实施。“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不能把“宪政”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概念,以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话语陷阱”。

  偏左的“反宪派”观点在网络上引起右派的“泛宪派”激烈批评,主张“社会主义宪政”的代表也牵涉其中,参与辩论。

  这场围绕中国宪政问题的争议为何在这时出现?价值何在?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被称为“泛宪派”代表人物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5月底来新加坡参加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学术活动,联合早报网主编周兆呈在5月31日对话贺卫方教授,谈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围绕宪政课题的争议。

  联合早报网: 中国目前出现围绕宪政的各方思潮的争议,您觉得为什么是在现在这个时候出现?

  贺卫方:我认为是因为习近平本人在就任总书记以后,所说的话语有一种模糊,左和右都说到。在法治、宪政这一问题上,去年12月4日,他强调过要“必须履行宪法”,履行宪法其实就是宪政,宪法的履行是宪法的生命。他又讲到“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子中间感受到公平正义,他说到的这些都是宪政方面的话题,让右边的人感觉到很兴奋;接下来他又开始说,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又说不能否定毛泽东。这是个左右矛盾的说法,其实让两方面都感觉到有点困惑,又让两方仿佛觉得可以抢夺话语权,抢夺滩头阵地,能够把整个的政治话语向自己希望的方向扭转。在十八大前后的这段时间也在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北京各种会都在开,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目前的局势去争取未来可以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左派也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最近的文章也和这样的一个背景有关。他们似乎觉得习近平本人可以成为他们这个方向的带路者。

  联合早报网:所以您觉得这种争议纯粹就是两派思想的交锋,其实和官方没有任何的关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