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蔡霞:权力入笼关键在执政党完成历史转型

http://www.CRNTT.com   2013-02-01 12:58:46  


蔡霞 中央党校教授,法学博士。研究领域:政党意识形态、执政党建设。
  中评社北京2月1日讯/时代周报日前登载该报专访文章“蔡霞:权力入笼关键在执政党完成历史转型”,文章指出,执政党不能躺在经济发展的“政绩”上,陶醉于以往的成绩,推进宪政改革是中共在新世纪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

制约权力已成共识

  时代周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你是如何理解的?

  蔡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学术界、知识界的语言,在谈到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和分权制衡时会经常用到。但作为党的领导人,如此表达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过去提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没有用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习总书记提到的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实际上是前些年学界的研究热点,也就是对官员而言,运用权力时做到:“不想、不能、不敢”。不想,是指官员的理想、信念、道德的引导规范。不能,是指官员根本做不到这个事情,即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是严密的,没有缝隙可钻。不敢,是指权力腐败的代价太大、成本太高。

  执政党最大的特点是“手中有权”。权力本身具有腐蚀性,如何拒腐防变是执政党建设中无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为防止和克服权力腐败,执政党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艰辛努力:教育反腐—加强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惩戒反腐—严厉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大案要案;制度反腐—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强化党内和社会的权力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上的讲话表明,党内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仅有教育反腐与惩戒反腐相结合还不足以遏止腐败,由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更为重要。

  遏制腐败,必须制约和监督权力,这是业已形成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制度”,首先指党的制度。我认为党的制度建设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链。发展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遏止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全局性意义。因此,党内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以制度管权。由此,制度建设不仅仅根据政治理念,而且要遵循党内权力运行的规律与特点,根据党内权力与权利的互动规律来设计一整套制度链,一方面保证党内权力运行的规范性与秩序化,另一方面使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有效地控制党内权力的实际活动,最大程度地实现党内权力与党员权利的良性互动。

  这一完整的制度链至少要包含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权力在一定轨道上的封闭有限运行,防止权力运用无边界、无规矩;三是权力的公开透明和规范运行制度必须有高度的刚性权威,防止制度的弹性化,使制度权威高于人的权威。用制度的力量来规范权力运行,遏止权力腐败;四是对违反制度的权力行为必须给予明确的处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