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请孟子曾国藩剖析上海机场“刺母案” 

http://www.CRNTT.com   2011-06-25 10:17:54  


 
  案情分析:儿子描述自己行凶时“脑子一下子一片空白”,我们根本就不能相信他的“空白”说,他的脑子里一点也不空,而且还塞满了大大的一个字:利。

  按照孟子老师傅的观点,母子两个在机场交谈的核心内容就是利:钱的问题。儿子的脑子里就是装满这个来和母亲交流的,说明他可能在飞机上对于钱的话题酝酿已久,怎么可能一片空白?这个情形和两千多年前孟轲老师去魏国有点相似。

  魏惠王见到孟子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家,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利于我国吗?(亦将有利于吾国乎?)如果套用在这位留学生的身上,可能就是这样:妈妈,您大老远来接我,有钱给我吗?

  从魏惠王的提问中,孟老师诊断出一个很大病症:利欲熏心。于是赶快就对症下药: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只讲利有什么害处呢?它会将人际关系简单化为一种利益的索取关系。

  我们看这个利益索取关系的公式,并且进行推演:

  大国大夫将万乘之君当成取款机,小国大夫将千乘之君当成取款机,留学青年将母亲当成取款机,这样一种简单的粗线条的人际关系导致恶性结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上下级之间以索取利益相许,国家就危机了。我们再把孟老师的结论推论下去:家庭成员间索取利益,家庭就危机了。

  把母亲当成取款机的少年, 此刻看到取款机功能障碍,取不出款,自然恼羞成怒,他取出刀来泄愤,在他眼中,刀子所刺的,只是一台取款机而已。

  刺母一案,似乎源于物质条件的不能满足。果真如此吗?孟轲老师又进一步分析:只要索取的心态存在,任何物质条件都不能填平。

  那些篡位弑君的大夫,物质条件不够好吗?他们的资产占整个国家资产的十分之一,“万取(占)千焉,千取百焉”,但因为只有利字当指导原则,结果导致不全盘索取过来就不会满足,这个叫“不夺不餍”。那位留学生的条件无需多言,能够去日本留学,物质条件不会太差,而且他的母亲是借款供他读书,不说钱,起码这份爱心已经够丰厚的了,但他还是“不夺不餍”,于是操刀弑母。

  不过,还有一点要请教孟轲老师的是:作为平常人,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会因为某些事情、某些利益,导致怨母、骂母,乃至断绝关系,但不至于刺母、杀母。

  刺母之下,安的什么心?这似乎超出了利的范畴,请孟老师进一步分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