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国学天才只是个神话?

http://www.CRNTT.com   2010-08-30 08:53:31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讯/八个复旦教授招不进一个国学“天才”?一篇报道瞬间引发了舆论争议。有人认为真正的天才不会这么在乎复旦,维护招生制度的公平比破格录取重要;有人则将炮火对准了高考制度、招生制度,说制度戕害天才;而孙本人,也在博客豪言:“千载之后,我会是配享文庙的国学大师,而你们(陕西招生办),却难逃那如椽的春秋史笔:共和六十一年,夏七月,佞子祸学于丰镐。”但也有细心者,发掘事情本身,质疑孙见坤算是什么天才,是不是有人在炒作,这会不会是一场莫须有的“天才”舆论闹剧?

    ※孙见坤究竟是不是“国学天才”?

  质疑1:10年能阅读2000多本古籍?

  中国青年报报道提及孙见坤“熟读2000多本经史典籍”一说,这出自记者与孙见坤交流时,他言及:“从8岁开始,四书五经、各类经史典籍,均每日触碰,及至今日,达到2000余册。”无独有偶,在8月28日中午中央一台《新闻30分》中报道孙见坤事件,新闻报道同样提及“阅读2000余本经史典籍”。方舟子在微博揶揄:“从8岁起至今阅读过两千本古籍”,平均一年阅读200本古籍,两天不到就读一本,比陈寅恪还牛……另外,青年学者羽戈也在一篇评论文章质疑:观其书架,有一套日本汉学家泷川资言的名作《史记会注考证》,可惜是新世界版,颇多瑕疵———研读古籍而不精于版本,只可能缘木求鱼。

  点评:两天读一本古籍,不是不可能,但不太合常理,而即便读了,效果也令人存疑

  质疑2:参加国学“杯赛”获奖能印证“天才”?

  再看孙获奖的两个杯赛,这也是其“国学天才”神话的核心论据支持。第一个杯赛,是央视举办的“开心学国学”比赛,其实是开心辞典的特别娱乐类节目,题目几乎全以死记硬背为主,充斥着诸如“‘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傻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国学天才”会参加这种比赛,更难想象,这样的比赛能够筛选鉴别出“国学天才”。——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开心学国学”的考题。博雅杯,也只是人文知识竞赛,属复旦自主招生的参考指标之一而非决定因素。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曾说,达到复旦录取线的博雅杯获奖学生其实非常少,大多数博雅杯获奖者并不能被复旦录取。

  点评:这两大杯赛,印证国学“天才”的名号确实有点牵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