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港澳论语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警惕中国经济低质增长

http://www.CRNTT.com   2012-09-25 08:34:53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讯/在中国,1986年的1元钱广义货币大致能带来1元钱的GDP,而现在却只能带来0.50元的GDP。与此同时,1980年的1元投资能换回4.1元GDP,但到2011年却只能换回1.8元的GDP。投资者报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文章分析,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又是如何发生的?

  全世界都承认,自1978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在这34年间取得了年均10.0%的GDP增速。作为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果,中国经济总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按照年均GDP增速来划分,我们可以把1982年至2011年这30年划分为各10年的时间段,即1982~1991、1992~2001、2002~2011,这三个十年的年均GDP增速分别为9.7%、10.4%与10.6%,越来越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既反映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加深(从而更深入地享受人口红利与全球化红利),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管理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上升。然而,高增长背后的经济增长质量,却不容乐观。

  中国的投资率(总资本形成与GDP之比)由1980年的35%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49%。接近50%的投资率不仅是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中最高的,即使与日本、韩国等东亚经济体的历史可比时期相比,前者也是最高的。然而,投资率的上升却伴随着投资效率的下降。

  经济学用每年总资本形成增量与每年GDP增量之比,即“增量资本产出比”这个比率来反映1元钱投资下去,能够换回几元钱的GDP。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比率已经由1980年的4.1降至2011年的1.8,而1980年至2011年这32年间的平均水平为3.1。增量资本产出比的下降意味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下降。

  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与GDP比率,由1986年的64%上升至2011年的183%。该经济货币化比率也是当前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中最高的。

  当然,由于中国金融结构过于偏重银行间接融资,中国的M2与GDP比率与其他国家并不完全可比。不过,我们可以用中国增量GDP与增量M2之比的历史演进来展开分析。该比率由1986年的0.94下降至2011年的0.50。换句话说,1986年,1元钱广义货币大致能带来1元钱的GDP,而现在1元钱的广义货币只能带来0.50元的GDP。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能力在下降。如果改用增量GDP与增量人民币信贷之比来衡量,结果是基本相同的。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