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银河: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才值得一过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2:29:05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籍贯湖南衡阳市衡山县,社会学家,性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中评社北京12月30日讯/李银河最近一次公众亮相,是参与联合国妇女署与某网站举办的女性传媒大奖的颁奖仪式。在后台化妆时,她接受了一个来自男同性恋小年青的拥抱—作为同性恋权益的“代言人”,她会享受这些突然袭来的善意和赞美,然后喜滋滋地去颁发 “年度突破女性奖”。这是一个新奖项,得主是田朴珺。

  对于这个新奖项,李银河一头雾水,她并不了解设置的初衷,甚至不确定田的身份,是王石的女友还是妻子—尽管是公众人物,她常常置身江湖外,少有“八卦心”。颁奖结束,她铭记于心的,是田朴珺在答词中提到的,王石爱她的缘由是因为她独立。

  活动结束,李银河即刻返回威海。2012年退休前,她就一直念想过上梭罗式离群索居的生活。当下,一切接近实现:今年冬天,她在威海买房置业,并打算长居下去。这是一个入冬后,几十栋楼房里,仅存十几户过冬的小区,人影寂寥。

  和梭罗不同的是,李银河有连接世界的入口:网络。她殷勤地发微博,内容大致为生命感受、时评和尝试写作的虐恋题材的小说。在这些零散文字中,似乎可以捕捉到她当下思想的一些轮廓、人至晚年的心境,并看出她与她著名夫君王小波的不同。

  一直以来,在公众印象中,李银河和故去的王小波都被当做一对精神契合的典范站在一起。只是静止的王小波在死亡中获得永恒,而他的灵魂伴侣,仍在世间行走,接受世事的锤炼,尽管她不认为王小波亡故之后的李银河,和之前的自己有过什么变化,但显然,还是不同了。

  邀请冯唐参加人生告别会

  今年7月,李银河出版了《我的生命哲学》。这是一些博文篇章的结集,与其说是生命哲学,更像是生命感受的记录。她试图总结了自己做事的三种动力:虚荣心、理想主义和为获得过得去的社会地位。

  人至晚年,李银河觉得这些都已完成或淡泊,她陷入一种思考:为什么还要去做事,还有什么事值得做。最后,她只找到“为什么”的一半:“不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不是自己不喜欢硬要做,不是为了应付别人而做”和“是什么”的一半:“必须引起好奇心;必须带来快乐,能够对陷于不幸的人有所帮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