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战略透视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李银河: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才值得一过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2:29:05  


 
  “王小波不会和我分手”

  退休后李银河主编了一套知识分子丛书,收录了钱理群、许纪霖、谢泳、邓晓芒等多人的自选集。在诸多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她偏爱法国知识分子德布雷的定义:知识分子需要投入、表态、传播,这和作家不同,作家只是满足于写小说或者诗歌;与艺术家也不同,艺术家需要创造艺术作品;和学者也不同,学者寻求的是真理。而知识分子就是一种干预性的态度,走出自己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丛书中收纳的都是一些这样的文章,这些人凭借自己的专业对公共事务发言。

  她列举了知识分子丛书的系列作者,除以上这些,她还试图向鄢烈山、李慎之、秦辉、徐友渔、崔卫平、黄纪苏、刘小枫等人约稿,但出于各种原因,最终未成功。她想表明这套丛书在策划、编辑时,并没有知识界存在的左右之争的考虑。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惯常认识里,李银河是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呼喊性自由、性解放,并竭力维护性少数群体权益的社会学学者,而且,往往和已故的爱人王小波一起,被贴上经典意义的自由主义者、启蒙主义者的标签。但这些标志在近些年,当她走出专业领域,发表关于时政、公共问题的判断和意见时,和公众期待构成了冲突。甚至有网友痛心疾首地质问:如果王小波还活着,你们是否会分手?

  如果对这些冲突做简单概括,它大约起源自这样几篇博文:2010年9月份,她发表博文表达对重庆成功打黑后持续推进反腐的赞赏。之后,她又发文把重庆模式和薄熙来个人分开来,解释了自己对于重庆模式认可的落脚点,其实是赞赏一种经济意义上的 “宣扬共同富裕、救济穷人、增加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分化”。

  今年7月,她发表博文,表达了对现行制度的信心,认为中国进入了百年来最好的时期,“经济制度运行良好”,“政治制度显然有过人之处”。8月她又补追一文,分析她看待现行制度成功运行的原因……

  在自由主义倾向之外,李银河在政治、经济层面,又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有网友因此说,王小波娶了一个糊涂媳妇,她则显得无辜,发文辩解:“长期起来,国人并不习惯论争。每当我讲到自由、民主、人权、宪政,马上会被划为右派;讲到救济穷人、共同富裕,又被划到左派”,她斩钉截铁地表示:“王小波从来不是个情绪极端的人,所以大概不会小肚鸡肠,也不会和我分手。”

  谈及此,争论起来,只好停歇。她起身去洗手间,念叨:“小波就一定和我不一样吗?我想他也不会吧……”

  事实上,李银河也困惑于自己思想谱系中的矛盾:喜欢罗素的逻辑实证论,也喜欢福柯的“后现代”。罗素偏重理性、现代,而福柯对此有所反思。两种路子,她却都喜欢。

  她试图辨析自己和王小波的差异:王小波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这是因为当时他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他思想资源,也就并无多想。而她,在人生前半段,偏重启蒙、理性;后半段相比,则倾向“后现代主义”理论。对现代、启蒙理念有所反思。如果论政治倾向,她认为王小波是偏右的,而自己是“中间派”。

  随后她补充:“我对左右派的理解是,他们有共同的底线就是民主,左派是社会主义成分多一些,右派是资本主义成分多一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