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治观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 
中评智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http://www.CRNTT.com   2020-11-01 00:02:04  


 

 
  中国首次提出时祇称“命运共同体”,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其中“四、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乙节中,指出“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又说“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寻求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到了中共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其后习近平大力地向国际推销此一理念。如2013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同年在印尼;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2015年又在博鳌亚洲论坛、同年在巴基斯坦,在印尼“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在出席第70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2017年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虽然习总书记每次使用名词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精神完全一致。 

  “新冠疫情”是由“新冠病毒”传播所引起,由于“新冠病毒”带有变异快、传播管道多元、时间长等特点,它的传播大大改变人们自工业革命以来比较习惯社会经济密切互动生活方式;而且祇要世界仍有一个地区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生活方式就会受影响,是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发了一篇 Science: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无论是否能研发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会陪伴人类到 2025 年。那么,2025 年以后人类能摆脱“新冠病毒”吗?不,祇是到时我们就已经习惯了这种隔离的生活方式了……” 我们不知道未来是否真的如此,但是现代世界的人类,已经因“新冠疫情”被迫成为一个不折不扣“健康共同体”,“新冠病毒”存在于今日世界200个国家,限制人类已习惯的“正常生活”,一如身体祇要有病毒入侵,而我们自身免疫系统,或是当今医术无法治疗,则我们日常作息必受影响,所以说人类已进入“健康共同体”新时代。如果说以往我们强调“利益共同体”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依据的话,那么如今“健康共同体”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然合法性基础。前者祇能依据“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经济理性发扬,而后者则是“一损俱损,一衰俱衰”人类基本生存法则底线的体现。因此,此时此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然更有其“正当性”。未来若能证明“一带一路”设想成功实践,对于建立相关国家“利益共同体”可行性;再配合中国研发疫苗,惠及其他各国,彰显“健康共同体”必要性,则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然获得更加广泛、更加坚定的支持,则更加合理,更加稳固,不以武力,不以吓阻为依归的国际新和平观就有可能被思考、被提及、被讨论、被试验、被架构。而建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更合理的国际上层建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