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分离主义的三大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注释:

  〔1〕参阅沈惠平、李伟杰:《现阶段民进党分离主义的表现及特征》,《中国评论》2021年第12期。

  〔2〕陈先才着:《“台独”风险》,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第23页。

  〔3〕祝捷:《“台独”的推进策略和七种形式》,《中国评论》2016年第12期。

  〔4〕张春英:《“法理台独”的历史溯源及当代表现》,《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1期,第96页。

  〔5〕徐锋:《“法理台独”与台湾政党政治的新发展》,《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68页。

  〔6〕石佳音:《论蔡英文的“法理台独3.0”》,载李振广主编:《论“台独”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147页。

  〔7〕陈星着:《民进党结构与行为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页。

  〔8〕段磊:《论“法理台独”实践样态》,《现代台湾研究》2018年第6期,第46页。

  〔9〕李道湘:《论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两种因素》,《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42页。

  〔10〕周天柱:《浅析“台独民粹主义”的特征、形态及对策思考》,《中国评论》2020年第6期。

  〔11〕段磊:《“法理台独”概念体系论》,《台湾研究》2019年第3期,第28页。

  〔12〕段磊:《论“法理台独”实践样态》,《现代台湾研究》2018年第6期,第46页。

  〔13〕陈先才着:《“台独”风险》,九州出版社,2019年版,第29页。

  〔14〕林劲:《民进党政治主张走向的内在原因》,《台湾研究集刊》1993年第1期,第29页。

  〔15〕祝捷:《“台独”的推进策略和七种形式》,《中国评论》2016年第12期。

  〔16〕自1993年以来台湾方面一直在推动“南向政策”。1994年,台湾当局提出并实施了第一轮“南向”政策,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下,东南亚地区金融形势不稳、经济衰退、市场需求严重疲软,在东南亚投资的台商、尤其是中小企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并在较长时间里面临了空前的经营困难,台湾岛内因此展开了一场“南向”与“西进”的激烈论战。此后,台湾当局极力鼓吹“南向第二春”,1998年3月,台当局通过了加强推动对东南亚经贸的具体措施,推动第二轮“南向政策”。不过,台商对此普遍持消极态度,使得台湾企业对东南亚投资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度缩减,第二轮“南向政策”以失败而告终。简言之,李登辉当局推出“南向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分流到东南亚地区,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但皆以失败告终。

  〔17〕刘青建:《对台湾“南向政策”失效的分析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12期,第65页。

  〔18〕刘相平:《“新南向政策”不能去中国化》,《两岸关系》2016年第4期,第42页。

  〔19〕王建民、陈丽丽:《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前景展望》,《中国评论》2016年第11期。

  〔20〕田飞龙:《“文化台独”“新南向”与分裂政治》,载李振广主编:《论“台独”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

  〔21〕《蔡英文接受日媒访问 不让市场过度依赖中国》,中评社台北2021年8月10日电,http://www.crntt.com/doc/7_0_106154521_1_0810103752.html

  〔22〕刘相平:《“新南向政策”不能去中国化》,《两岸关系》2016年第4期,第42页。

  〔23〕曹骏:《“检讨纪要”再度暴露民进党的“台独”本质》,《统一论坛》2014年第1期,第43页。

  〔24〕王建民、倪霞:《台海形势变局之下如何认识与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统一论坛》2020年第6期,第9页。

  〔25〕党俊:《蔡英文“台独”动作评析》,《统一论坛》2021年第1期,第50页。

  〔26〕汪灵犀:《鼓吹“两岸脱钩”,民进党自寻末路》,《团结报》2020年9月12日,第3版。

  〔27〕刘玉人:《“脱钩”与联动:两岸经济关系的特点与走向探析》,《台海研究》2021年第2期,第39页。

  〔28〕谢楠:《蔡英文“新经济发展模式”评析》,《统一论坛》2015年第4期,第33页。

  〔29〕王键:《民进党“新南向政策”与台日合作》,《东北亚学刊》2017年第5期,第11页。

  〔30〕赵勇着:《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倾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31〕李立:《略论“文化台独”》,载李振广主编:《论“台独”的危害》,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第82页。

  〔32〕徐博东着:《透析台湾民进党》,台海出版社,2003年版,第137页。

  〔33〕陈星着:《民进党结构与行为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34〕湛玉钊:《民进党执政后两岸政策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现代台湾研究》2016年第5期,第40页。

  〔35〕胡谦:《台湾当局“文化台独”透视》,《统一论坛》2007年第4期,第49页。

  〔36〕赵勇着:《台湾政治转型与分离倾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3页。

  〔37〕方锦程:《台湾“本土化”的演进及影响——政权运作的视角》,《台湾研究》2020年第6期,第58页。

  〔38〕郭震远:《蔡英文推进“文化台独”的特点、影响和前景》,《中国评论》2017年第11期。

  〔39〕周天柱:《民进党又对台湾青少年下“独”手》,《中国评论》2019年第11期。

  〔40〕刘匡宇:《“去中国化”走入“最后一里路”——透视蔡英文的“文化台独2.0”系统工程》,《世界知识》2017年第18期,第63页。

  〔41〕陈先才、张萱妍:《民进党当局“新南向政策”:形成、实施与困境》,《闽台关系研究》2020年第3期,第46页。

  〔42〕鞠海涛:《“文化台独”注定将以失败告终》,中评社北京2017年12月22日电,http://www.crntt.com/doc/7_0_104917533_1_1222003754.html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