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民进党分离主义的三大目标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三、“文化台独”

  在“政治台独”“经济台独”等已经无路可走的情势下,民进党试图通过“文化台独”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谓“文化台独”是一种以确立“台湾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去中国化”为显着特征,为“政治台独”制造舆论和理论基础的社会文化思潮。它也是人们对以民进党为首的分离主义势力在文化领域推动“台湾独立”的言行的总称。〔30〕长期以来,“文化台独”都是民进党主要的指导方针和政治路线之一,同时也是民进党分离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

  1、“文化台独”的意涵

  “文化台独”是一种从历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等领域削弱甚至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建构、培植以“台湾独立”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思潮和行为。“其目的就是反对区域性的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企图从文化体系上把台湾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剥离出去,进而为台湾脱离中国奠定一定基础。所以‘文化台独’本质上就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最终达到‘台湾独立’的目的。”〔31〕民进党试图通过文化教育和大众传媒等机制,以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舆论宣传的导向在文化、历史等方面推动“去中国化”,塑造所谓的“台湾主体性”,营造“台湾‘独立建国’”的合理性、正当性,在文化领域推行为分离主义路线服务的政策。易言之,“文化台独”本质上企图从历史、文化领域借助“本土化”的名义而极力推行“去中国化”,割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反对和清除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同。因此,在“一个中国”概念中不仅要去除政治、法律的涵义,而且必须进一步去除文化、历史的涵义,为政治上、法律上的分离主义路线奠定基础。

  “文化台独”的核心是歪曲、篡改台湾历史,“蓄意把台湾史与中国史分割甚至对立起来”。早在1994年底,在民进党“立委”主导下,“立法院”通过了一个名为“台湾史应成为‘本国’正统历史”的临时提案,要求“教育部”予以贯彻。民进党“立委”在讨论该提案时,极力鼓吹历史教材“应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并“以台湾史为主体”,改变过去教科书中把台湾论述成“中国化、正统化、工具化、典范化”的状况,建立“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观”云云。〔32〕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当局所属的“国立编译馆”立即推出了一套初中一年级新教科书《认识台湾》,宣扬“脱中国化意识”,鼓吹“台湾主体意识”;此后,相继出台诸如用通用拼音取代汉语拼音、公务员考试用闽南语出题、将中学历史中明朝以后的历史放进世界史教学等一系列措施,以“摆脱大中国意识的笼罩,努力建立台湾的主体意识”。“这些措施都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育领域推动‘意识形态台湾化’,培育以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为核心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与‘国家’观’。”〔33〕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切割两岸共同历史文化的“去中国化”教科书,培养青少年的“分离史观”和“台独”思想,使台湾青年不认同中国与中华文化,并大力宣扬“台湾意识”“台湾主体意识”,以达到否定“一个中国”、让广大青少年成为其“渐进式台独”后备军之目的。〔34〕概言之,“文化台独”意在否定中国历史是台湾历史之源,否定中国文化是台湾文化之主体,否定台湾人是中国人,其实质是在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上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为“台湾‘独立建国’”铺路。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