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焦点传真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智库:台湾问题 如何由“势”而观

http://www.CRNTT.com   2022-08-29 00:08:29  


对于台湾政党而言,“势”的力量实质上已构成一种客观情势的约束性。
  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四川大学政治系研究生李林杰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6月号发表专文《“势”的视野:台湾问题》,作者认为: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依托于一定的框架或范式之上,在其中导出框架或范式内部逻辑自洽的推导或结论,但每种框架或范式都具有不完备性,因而解读与诠释必然带有局限性的偏差,而框架或范式的反济意义则助益于矫正这种局限性。“势”的范式与框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耦合现况与未来,联系动态与静态,勾连状态与生成,集偶然性与必然性于一体的中心概念,助益将现况的把握与未来趋向的理解联系在一起,导出超越事实与现象堆砌的解译与判断。以“势”的视野看待台湾问题,有助于我们克服在既有思维进程中对问题把握的偏狭化,在“势”的历史进程与视野高度,达成对台湾问题的全面性与整体性把握。文章内容如下:

  一、“势”的范式

  人们对于事物现象的认知,总是依托于一定的认知框架的,后者由一种思维模式构成,决定分析的起点、焦点与要素所在,并将这些概念综合到既设的框架中,导出分析的结果所在。不同的认知框架,由于要素提炼的不同、及其不同权重与比例的形式构成,往往决定了内容的体认与定义本身,认知框架作为形式是镶嵌在我们对于事物或现象的内容理解中的。不同的认知框架,可以勾连出不同的意义结果来,通过重新提炼要素的立基点,重新归属各个要素的某种相对份额,经由新的知性形式过滤后, 会呈现出新的内容情境之展现与诠释。认知框架对于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台湾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亦是如此,需明确某一特定认知框架的必然有限性,并接纳新的知性理解方式,助益于对于该问题更全面的理解把握,切忌陷于某一认知形式而不自拔,造就误判或短视的可能性发生,后者是决策者与研究者务必避免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