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如何看待俄罗斯经济“向东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俄]拉丽萨·斯米尔诺娃(中文名:苏梦夏)(厦门大学外籍教师,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专家)

   徐向梅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根据俄中两国领导人的声明,创新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优先领域。在近期实施的具体项目中,引人注目的是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12~14日在俄罗斯联邦访问期间签署的《高速铁路发展领域合作备忘录》。根据这份文件,双方将开发莫斯科—北京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其中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重点工程成为未来至北京新高速铁路的第一部分。2014年,双方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大型论坛和展览会,其中包括:2014年6月30日~7月4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一届中俄博览会”;2014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参观“莫斯科国际创新发展论坛”展览,并商谈两国全面发展创新合作的计划,而且,中国应俄方邀请作为唯一伙伴国参加;2014年10月25~26日,俄罗斯大型代表团在上海参加了“浦江创新论坛”;创新合作也成为北京2014年11月APEC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俄中创新合作是在一定的经济和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合作,是一种互利合作。

  (一)俄中创新合作是两国的必然选择

  两个主要原因决定了创新合作是俄中两国的必然选择。首先,两国都将创新视为解决国内经济发展困境的一种方式。俄罗斯将创新作为解决其目前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出口的途径;中国计划依靠创新来改变其出口结构,实现从廉价和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科技产品的过渡。其次,俄中两国由于从西方国家获得技术的机会都非常有限,因此必须相互依靠。在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不是美国的盟友,而且与西方建立的关系由于缺乏信任和受到制裁而不同程度地复杂化。美国和欧盟从1989年开始实施的对华武器禁运至今尚未完全解除,而俄罗斯也由于乌克兰危机而面临制裁。

  应该清楚,俄中创新合作由来已久。多年来,俄罗斯一直都是中国重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供应方。例如,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俄罗斯的军用航空发动机[1],而俄罗斯的原子能建设出口公司也成为位于江苏省的田湾核电站四台机组(其中两台机组已经建设完毕,另外两台机组正在建设中)的总承包商和设备供应方[2]。

  多年来,俄罗斯发展与中国创新合作的出发点是:利用向广阔的中国市场出售技术而获得的收入来达到收支平衡,同时密切关注中方对知识产权规则的遵守[3]。目前,中国比较重视版权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内的技术进步、扩大本国技术出口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所应担负的道义责任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义务。

  在乌克兰危机发生之前,由于中国客观情况的变化,俄罗斯的立场已经逐步转向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创新合作,从单纯出售技术转向吸引中国资金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甚至进口中国的技术[4]。首先,在经济方面,该合作方向具有合理性,因为俄罗斯的研究机构普遍遭受资金不足的困扰;其次,在政治方面也是有利的:2011年,俄中关系已经提升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然,中国有很多的 “战略伙伴”,但只有俄罗斯拥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的地位,这是敏感的中国外交世界中的语言细节[5]。

  (二)俄中创新合作是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与俄罗斯基础科学优势的结合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俄罗斯仍然是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在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于2014年7月18日联合发布的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排名中,俄罗斯在143个国家排名第49位。该报告还指出,俄罗斯的主要优势在于教育(在高等教育居民覆盖率、高校科学和工程学专业毕业生数量方面的指标较高);俄罗斯拥有较强的知识创造能力(居民专利和实用新型申请率高、相对较高的H指数)。

  俄罗斯面临的难题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率低。虽然官方公布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一旦涉及使用,仍然优先考虑购买现成的国外技术[6]。

  全球创新指数对中国的创新发展状况给予一个非常乐观的评估,反映了中国在发展技术和科研投资方面的高水准,在143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29位,比俄罗斯靠前20位。按照“创新效率”(创新投入与创新回报之比)和“知识和技术形式的创新回报”评价指标,中国在全世界排名第2位。另外,中国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占第1位,而所有排在中国之前的28个国家都是高收入国家,另外还有21个高收入国家(包括俄罗斯)的这个指标低于中国。

  中国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和技术优势与俄罗斯的科学优势、技术优势在项目合作中可以实现互补,提高创新的总体水平。具体来说,中国寻求从俄罗斯引进高科技成果,其中许多技术都用于军事或军民两用。与此同时,俄罗斯从中国引进相比西方国家、日本和韩国更便宜且容易得到的民用技术,如电子技术和高速铁路。一方面,中国对俄罗斯科技成果的应用需求使俄罗斯获得经济收益,从而支持俄国内基础研发;另一方面,这些技术也将促进中国技术升级,同时出口产品促进经济发展。

  (三)俄中创新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国际合作最成功的例子是美欧之间作为军事、政治盟友的合作。俄中两国不是,也不打算结为盟友。虽然当前俄中关系经历其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说两国之间的竞争和不信任已经完全消除还为时尚早。俄中关系专家康斯坦吉纳斯·安德里亚乌斯卡斯认为,两国间的区域竞争,特别是中国对后苏联空间的渗透,成为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障碍[7]。

  克服这些障碍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是促进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发展联合科研项目是促进俄中学者流动的重要方式。不过,两国科学家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其科研成果和出版物的具体承认问题。此外,虽然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努力开放各自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国外人才,但他们是否可以为引进学者提供一个足够开放和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目前尚无定论。

  至于乌克兰危机对俄中关系的影响,应该谨慎解读。很明显,中国无论如何不会与西方对抗。中国对待乌克兰的官方立场是平衡的:中国虽然不支持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但一再强调尊重乌克兰的领土完整[8]。

  与西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不利于俄罗斯国内的科技发展。因此,快速解决乌克兰政治危机和恢复与西方的关系(至少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学者对与中国进行合作很感兴趣,但前提是,与中国的合作将增加俄罗斯对外合作的机会。如果俄罗斯“向东看”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合作的对立面,则对科研无益。只有与所有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和相互支持,才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