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如何看待俄罗斯经济“向东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4 11:39:44  


 
  韩爽(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

  中俄经贸合作在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向东看”背景下有了进一步提升的契机,而且在能源、军事技术、金融和区域开发等方面也确实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对于新形势下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提升的利弊得失,分歧和争论的声音却越来越大。不少人认为,俄罗斯现在处境困难,我们应该提高要价,已经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如货币互换、天然气长期供货合同,我们吃亏了。而且,俄罗斯现在四面楚歌,我们提高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水平,是会把我们拖下水的。那么,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当前中俄经贸合作水平提高的契机和实质性合作推进的利弊得失?应该首先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快速提升不仅仅是“凤求凰”的结果

  俄罗斯“向东看”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真的仅仅是俄罗斯单边的“不得不为”的结果吗?如果是俄罗斯对中国的“凤求凰”,中国就可以坐地涨价吗?

  毫无疑问,随着国际风云变幻,美欧地缘政治战略步伐踏着“阿拉伯之春”的步子走向乌克兰的时候,大国博弈在2014年春天之后演变成了俄美之间的战略对抗。俄罗斯借用历史问题在乌克兰危机中把克里米亚收入囊中,触动了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根基,也触动了冷战结束后西方价值和秩序体系的制高点。俄罗斯在安全问题上不惜一切代价的决绝态度也暂时断了自己借助西方资源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后路,并因此不得不在国际大博弈格局中选择“向东看”的外交战略布局。2014年春天以来,俄罗斯不但在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合作中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而且一改过去“唯欧洲是重”的做法,在亚太地区积极扩展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朝鲜以及东盟的合作。俄罗斯“向东看”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看似权宜之计逐渐演变成决定俄罗斯未来几年经济政治走向的战略。在乌克兰危机和石油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向东看”大大改善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地缘环境,并推进了某些过去难以实现的领域的合作。

  但另一方面,提升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水平也是中国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日益严重,对进口能源原材料的依赖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俄罗斯作为能源原材料大国,是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方向,提升相关领域的合作水平,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同时,从外交战略看,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28~29日的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最能说明问题。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中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我们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14]。对照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对外战略的要求,提升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水平,正是这种正确义利观下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体现。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提升绝不是单边的“凤求凰”的结果。

  (二)中俄能源和金融合作协定的得与失

  那么,如何理解卢布贬值和油价下跌背景下对中俄能源、金融合作的质疑?

  毫无疑问,在欧美一轮又一轮的制裁下,俄罗斯国内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俄罗斯十年期卢布国债收益率达到五年来的最高点(2014年11月26日为14.63)。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从每桶100美元一路下挫到每桶70美元之下。经济制裁加上石油价格下跌的双重冲击,使得俄罗斯的国内财政状况和金融状况越来越严峻,卢布汇率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兑美元贬值超过30%,50卢布/美元的整数汇率大关越来越脆弱,卢布对人民币汇率也从5卢布/元人民币一路下滑,冲破8卢布/元人民币大关。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中俄签订的总额1 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给中国造成了巨额损失,中俄之间的长期天然气合同和原油供货合同也因为现货价格暴跌损失巨大。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不了解国际经济合约的常识,在油价下跌、卢布贬值、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令人堪忧的情况下,担心中国此时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会将中国拽入泥潭,也许事出有因。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

  首先,就中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的是规模为1 500亿元人民币/8 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在此暂且不论俄罗斯只是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20多个国家之一,并且货币互换金额也不是最大。实际上,那种认为卢布贬值或预期贬值使中国蒙受损失的说法,是没有弄清楚货币互换协议中折算本金的汇率是即期汇率或者是即期汇率加减通过利率平价理论计算的远期升贴水率,而且货币互换协议是个备用协议,启用时才按市场的即期汇率进行操作。根本不存在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后,按协议价格执行兑换,进而因为汇率变动带来损失的问题。退一步讲,在美元霸权下,中国的经济主权安全风险敞口相当大,这是我们呼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原因。通过与一系列国家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稳步推进双边贸易中的本币结算,一方面可以避免依赖美元中介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而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演化。

  其次,就石油天然气能源合作而言,天然气购销合同中的“照付不议”条款饱受争议。这需要从专业和长期两个方面看。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照付不议”,是天然气供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它是指在市场变化情况下,付费不得变更,用户用气未达到此量,仍须按此量付款;供气方供气未达到此量时,要对用户作相应补偿。如果用户在年度内提取的天然气量小于当年合同量,可以三年内进行补提。中国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的价格因涉及商业秘密而没有公布,在价格未知的情况下单纯地纠结于一个惯例条款进而判断中国受损显然不妥。另一方面,能源价格下跌会是未来30年的长期趋势吗?恐怕任何人都不能下此判断。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历史上的长期价格趋势虽然偶有下跌,但大趋势是持续上涨的。这是因为在能源技术未获突破之前,对石油天然气能源的依赖是世界经济的大趋势。而世界经济的长期趋势是上涨的,对能源的需求在长期里是逐渐增加的,同时,石油天然气的能源开采成本也是逐渐上升的。因此,目前的下跌怎可作为中俄天然气长期供货合同给中国带来损失的依据。石油供应更是随行就市的,也不存在长期合同损失的问题。

  (三)看待中俄经贸合作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目前,俄罗斯面临欧美制裁和石油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国内经济境况的确非常困难,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加剧,国内融资成本上升,金融资源枯竭,再加上国际投行所谓的俄罗斯2015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达到70%的专家分析,似乎俄罗斯经济崩溃、社会危机和政治动荡已经是呼之欲出的结局了。在这种嘈杂的声音中,国内有人甚至认为,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加强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给俄罗斯行将崩塌的强权和民族主义背书?必须指出,这种看法是短视的,而且也是缺乏常识的。

  俄罗斯是一个资源丰裕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国家。诚如普京所言,历史上曾经有外部强权,如拿破仑、希特勒试图让俄罗斯屈服,但从来没有得逞过。那么,目前这个刚刚经受转型性社会政治经济危机洗礼而重新走向稳定的俄罗斯会因为欧美的制裁和目前的石油危机而崩盘吗?另一方面,欧美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尽管经济复苏步伐迟缓,但在国际上推行诸如“阿拉伯之春”和“颜色革命”的步伐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俄罗斯如果撑不下去,最终完全倒向西方,中国在欧美试图用西方价值观一统天下的战略进攻下,会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和自主安全的政治经济发展吗?

  综上所述,理性看待俄罗斯“向东看”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合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放在国际大背景下观察,要看到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中世界主要力量的意图和力量对比;其次,看待俄罗斯目前的“向东看”和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机遇,还要用历史的尺子去衡量,把眼前得失与长远需要放在一起衡量;最后,中俄经贸合作还要放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需求中观察。民族复兴,发展约束,战略布局,是相辅相成的大谋略。“风物长宜放眼量”,战略、策略和战术要分得清楚,才能更好把握俄罗斯“向东看”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机遇和方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