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台湾论衡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程实:从大历史观看俄罗斯危机

http://www.CRNTT.com   2014-12-24 10:25:22  


2014年末于俄罗斯发生的一切,都是危机演化和多元化退潮的必然。
  中评社北京12月24日讯/2014年是新世纪的第十五年,也就是“新纪十五年”,这一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注定不平凡。在名著《万历十五年》中,黄仁宇教授提出了“大历史观”,认为“历史只有被放的足够大才看得清晰”,“大历史观”无意自高自大、大而无当、尾大不掉,而包含一种大而化之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我们读懂俄罗斯危机的当下现实,也是不无裨益。

  历史是大的,现实是小的,只有把现实放到历史之中,才能看清惊天时变之后的逻辑脉络。2014年尚未作古,俄罗斯经济金融就突然行至崩溃边缘。在油价超预期下挫并跌破60美元/桶的背景下,俄罗斯卢布没能抵挡住空军来袭,连续几个交易日疯狂贬值,俄罗斯股市也呈自由落体的狂跌态势,整个俄罗斯金融市场一片狼藉,俄罗斯经济则几乎笃定将快速进入大幅衰退阶段。俄罗斯危机已然爆发,普京政府能否力挽狂澜尚存很大变数,整个新兴市场动荡不安,墨西哥、巴西和委内瑞拉等国家也同步陷入金融混乱,全球市场也被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搞得风声鹤唳。

  从俄罗斯看俄罗斯,油价下跌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而俄罗斯羸弱的经济基本面和脆弱的金融开放则给危机爆发带来了必然性。更重要的是,放大视角看俄罗斯危机以及以此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危机,核心关键词既不是美元升值和油价大跌,也不是乌克兰大乱,而是危机实现了闭环。从2008年开始,我们似乎经历了三次、甚至更多次数的危机,但实际上,危机只有一场,只不过这场危机的演化是个圆环,从一站到下一站,危机的震心转移和形式转化如同在圆环上移动一样逻辑顺畅。

  危机演化的逻辑,涉及到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信用支点,另一个是木桶理论。金融金融,无论体现为什么业态,无论使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其本质都是资金融通,即实现资金跨时序、跨主体的优化配置,而资金融通的支点,则是信用,没有金融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信任,资金融通就难以发生,即便发生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说,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信用支点的崩坏,而2008年以来各类信用的接连崩坏决定了危机的不同表现形式。至于危机集中发生在哪个区域,则是木桶理论决定的,木桶里的水总是会从最短板处流出,危机震心则总是会出现在信用支点最脆弱的区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