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 |
中评月刊:杜甫诗歌在清代台湾的传播与接受 | |
http://www.CRNTT.com 2024-11-19 00:11:03 |
戴潮春事件爆发前夕,陈肇兴奉命到南投县集集境内的牛牯岭召集义民,随即因戴氏攻陷彰化而无法回家,滞留山中达两年之久。诗即作于此间。诗序表达了作者集杜诗二十首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时逢丧乱,窜身山谷;二是东奔西走,昼伏夜行,动员各庄子弟协助官军,正如东汉班彪作《王命论》以劝隗嚣一样。联络各庄子弟之事泄密,几乎危及自身,就像东晋钱凤泄言,差点给忠臣温峤带来危险那样。三是对戴氏攻陷彰化等地感到痛心。听见敌军枪炮声就落泪,看到戴氏红旗插遍全城就惊心。四是取杜诗而读之,有家国之慨,前后同归之感。五是寻章摘句,会意成文,传达哀怨之音。陈肇兴《感事述怀集杜二十首》即由此而作。 同治元年,陈肇兴又作《自许厝寮避贼至集集内山,次少陵〈北征〉韵》,可以说是清代台湾诗歌史上的奇特之作。杜甫《北征》作于唐至德二年(757)闰八月,主要描写了自己从凤翔回鄜州羌村省亲的见闻及所感所想,形式上是诗歌,内容上则更像是写给肃宗的陈情表,结句“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表达了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堪称杜甫诗史的代表作。陈肇兴次韵北征则主要描写了自己僻居集集内山的生活及所思所感。形式上和杜甫《北征》一样,全诗共70韵140句,末段云: “嗟予走空山,于今已五月。一息气尚存,此念未容绝。如何蝼蚁辈,偏觉肝肠别。甘心为异类,不复忧荡析。攘攘着黄巾,为厉及妪妲。四顾遍豺狼,保身慎明哲。岂不思请缨,空手难为裂。抚景自酸辛,吟诗聊度活。寂寂红叶山,遥遥紫薇闼。此身虽在野,此心唯向阙。安危大臣在,金瓯岂患缺。只忧道路长,献策终不达。”〔12〕 作者僻居集集内山至此已近半年,对戴氏之乱也多有思考:一是戴氏蝼蚁之辈如何甘心成为异类,不顾动荡离散,酿成诸多生离死别;二是面对豺狼横行,世人多明哲保身,并非不想请缨,只是无奈空手难补天裂;三是此身在野而忠义不变,只要朝廷大臣在,国家就不可能分离,唯一担心的是无法献策朝廷。“安危大臣在”,语出杜甫诗《去蜀》,本指严武,此喻担当社稷安危的大臣。 陈肇兴之后,金门诗人林豪也作《九日集杜》《集杜再题吴修轩遗稿》。前一首云:“干戈衰谢两相催,并马今朝未拟回。白日放歌须纵酒,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边落木萧萧下,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卧沧江惊岁晚,教儿且覆掌中杯。”〔13〕诗以杜甫《九日五首》为题,集杜诗《九日》《又送》等八诗而成,抒其迟暮衰病之感,亦见情真。后一首云:“数篇今见古人诗,借问苦心爱者谁。庾信平生最萧瑟,杜陵远客不胜悲。同舟昨日何由得,故国平居有所思。陶冶性灵存底物,风流儒雅亦吾师。”〔14〕本诗以集杜的方式评价其友人吴希潜诗集《东溟草》。《东溟草》已佚,但由本诗可知,萧瑟悲凉乃其主要风格。林豪另作《奉题吴修轩东溟草》《清明日祭亡友吴修轩》,可见吴修轩着有《东溟草》。吴希潜,字修轩,湖南石门人,生员,淡水厅幕,同治六年(1867)卒,着有《东溟草》,未刊。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