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去产能应避免“和面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16-04-09 08:36:18  


 
  减员应重在“放水养鱼”

  文章认为,去产能势必涉及产能过剩企业的减员问题。减员不应简单地搞“一刀切”,而应重在“放水养鱼”。

  一些企业在减员的过程中,爆发了普通职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严重冲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协商不足,企业的工会职能弱化,不能承担起有效的协调、沟通职能。减员方案往往由管理层以一种命令化的方式发布,普通职工难以心悦诚服地接受。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普通职工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有弱化的趋势。这些平时被忽视的因素有可能成为去产能改革中的障碍。

  目前,中央财政支出1000亿元,以帮助煤炭、钢铁等行业渡过难关,该项资金将主要用于职工安置。具体到企业,一般采取买断工龄等做法。但是这种做法本身只是简单地把财政补贴用出去,对于提振内需和下岗职工的未来发展都助益不大。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需要做的是创造新的就业途径。

  在这个问题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煤炭减产从1960年就开始了,最后的井工矿则是在2004年才被关闭。这是一个长期的煤矿减产和关闭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法国的国家煤炭公司充分发挥了社会责任。法国煤炭公司(CdF)于1946年煤炭生产国有化时成立。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法国煤炭公司与劳工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主要条款涉及下岗和再培训问题。随后在1986年出现了北巴黎加莱(Nord-Pas de Calais)煤田的社会计划(Plans Sociaux),这是在该煤矿预定关闭的前两年提出的,以给那些受牵连人员留出时间选择未来,也为他们争取时间接受再培训。

  同时,法国政府明确了在矿区实现更大程度工业多样化的目标,成立地区发展机构,为对新企业提供可行化经济扶持创造便利条件。1967年,随着一个专门的产业发展机构法国煤炭集团(SOFIREM)的成立,这些活动到达其发展颠峰。法国煤炭集团是法国煤炭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促进和扶持矿区替代就业的发展。法国煤炭公司的所有关闭计划中采取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把钱花在培训工人找到新工作之上比付给他们一笔一次性裁员补贴更好。除了提供培训,法国煤炭公司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吸引其他就业岗位进入煤田地区,以消化那些还在就业市场上寻找工作的原矿工。

  具体到中国当下的情形,政府和国有企业更应该做的是制定一个长期的社会计划,重在促进和扶持替代就业项目,重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以使产能过剩行业能够平稳地退出。

  走向经济民主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不二选择

  文章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需要建立起经济民主的制度体系。经济民主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决策的民主、经济过程的民主和经济结果的民主。

  一是经济决策的民主,即国家重要的经济决策应通过民主协商的程序制定。如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政策等应经由民主讨论、理性协商的程序制定,避免产生像熔断机制这样的制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要旨在于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而非忽紧忽松。

  二是经济过程的民主,强调对于自由企业制度的保护。一线的市场主体对于市场变动最为敏锐,要把更多的事情交由企业自己决定和解决。政府需要做的是为企业自由竞争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减少行政审批、打击腐败。

  三是经济结果的民主,即重视平等,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具体包括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工作的权利、接受医疗的权利、居住的权利以及获得社会救济的权利。

  在具体政策运用上,应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在欧美国家关闭煤矿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了主要作用。随着生态环境成本不断内部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煤炭价格下降,许多煤矿处于亏损状态,这也自然到了关闭的边缘。经过深刻的产业调整,现在欧洲大多发达国家已经关闭了大部分煤矿,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有许多煤矿,虽然其环保标准很高,却在价格上比中国的煤更具有竞争力。这就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不断推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技术革新。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