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中评月刊:台青年的语言认同危机与导正策略
http://www.CRNTT.com   2024-01-20 00:53:47


 
  4.关于语言有用度,五种语言“很有用+有用”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983人,88.5%)〉英语(859人,81.2%)〉闽南语(646人,58.4%)〉客语(137人,14.2%)〉原住民语(91人,10.1%)。

  5.关于语言社会影响力,五种语言“很有影响力+有影响力”的“高”评价的次序是:

  “国语”(924人,83.7%)〉英语(866人,82.5%)〉闽南语(570人,52.2%)〉客语(126人,13.1%)〉原住民语(96人,10.8%)。

  通过对比发现,在语言优雅度、有用度、社会影响力三个方面,排列顺序都是“国语”〉英语〉闽南语〉客语〉原住民语,在语言好听度方面,排列顺序是“国语”〉英语〉闽南语〉原住民语〉客语,原住民语略高于客语。在语言亲切度方面,闽南语占据第一,且排第一的闽南语高出了排第二的“国语”5%,依次是闽南语〉“国语”〉英语〉客语〉原住民语。在亲切度方面,闽南语领先。两个数据值得重视:闽南语的亲切度超过“国语”;“国语”在有用度、影响力、好听度、优雅度超过闽南语。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证明前后不同的语言政策对语言认同的影响。一方面,在单语政策时期,“国语”为高阶语言,闽南语为低阶语言,不论是语言情感,还是语言价值判断,“低阶语言”的闽南语不可能高于“国语”。“高阶语言”的“国语”高于闽南语是正常现象。闽南语亲切度高于“国语”,显然是语言政策本土化、多元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在闽南语“国语化”的语言政策下,被挤压的台湾“国语”在有用度、影响力、好听度、优雅度方面高于闽南语。有用度、影响力是理智的价值评价,好听度、优雅度是情感评价,这说明闽南语虽有了“国语”的声望、地位,其声望也还没有超过被称为“外来语言”的“国语”,在实际使用中还远不能取代“国语”,前期的“国语”推广政策依然在台湾社会发挥作用。

  语言认同之语言情感、语言价值与族群意识交叉分析。交叉分析外省族群、闽南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对五种语言的情感、价值评价:

  1.外省人对五种语言的情感、价值评价

  亲切度方面,外省人对“国语”(76.88%)和闽南语(76.62%)基本持平;优雅度方面,英语(76.16%)〉“国语”(75.93%)。社会影响力方面,英语(89.93%)〉“国语”(85.35%)。通常认为外省人的母语是“国语”,“国语”实际上是台湾的通用语。外界一般会认为外省人认同自己的母语-“国语”的意识最强,对“国语”会有更高的评价,事实不然。总体上,外省人对自己的母语也即所谓“国语”的评价不如其他族群的人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