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7:57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南,距石峁遗址约400公里,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多种科学方法判断均显示陶寺遗址的年代为距今4300年至3900年前。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王陵、观象祭祀台、外城、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下层贵族居住区、庶民居住区构成。遗址中还发现了朱书文字、青铜器、玉器、城墙和城门遗址,完全具备文明要素。

  陶寺与石峁这两大都邑性遗址,南北呼应,既有不同又有联系。除了因地理条件的不同,城址建设存在夯筑与石筑的差异外,在典型器物、筑城规划、城址结构、夯筑技术、用玉制度、彩绘图案、杀戮祭祀、铸铜技术等方面显示出千丝万缕的关系。陶寺和石峁遗址出土的部分陶器,面貌相似度很高。石峁与陶寺在崇尚和使用玉器方面也有较多相似。

  陶寺遗址肯定与石峁遗址之间发生过相互影响与借鉴的深刻互动,相互又保持自己的个性。陶寺都城遗址的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已经初步表明,陶寺文化早期与中期的统治者,变换了王族,这个更迭很有可能是尧舜之变。

  各种证据显示:“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已具雏形。当时国家观念、王权观念、私有观念、礼制和历法等均已出现,甚至相当成熟,其中很多被后来的夏商周文明继承和发展。陶寺古城与石峁古城是五帝时期的文明中心。

  201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确定山西陶寺遗址,极有可能就是黄帝之玄孙帝尧的都城。本文推测,石峁城主要为黄帝之孙颛顼所建,陶寺城主要为黄帝之曾孙帝喾所建,后经帝尧扩建,已颇具规模。

  帝喾死后,儿子帝挚继位,但治国不善,不久就死了(“帝挚立,不善,崩”)。帝挚的弟弟帝尧(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取得帝位,继续在陶寺统治天下,治理国家。

  4200年前的“4.2千年冷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带来洪水与降温。环境恶化导致大量族群无法在原有的高原地带生存,纷纷到低海拔地区寻求生存和抢占资源,人口流动加剧,利益纷争激化,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成熟创造条件。

  帝尧继位后适逢气候剧烈变化,“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鲧素有贤名,被举荐治水。鲧本来有资格和机会继承天子之位,但没有争过自己的远房兄弟帝喾。因此,帝喾迁都陶寺之后,鲧就留在父亲颛顼开创的石峁城内。但因黄帝嫡次子系列的封国在川甘一带,鲧也要经常回去,并在那里生下了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