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7:57


 
  从考古成果来看,在黄帝出现而初步开始形成中华文明之前,中华文化主要分布7大区域:辽河流域(北方地区)、黄河上游(甘青地区)、黄河中游(中原地区)、黄河下游(海岱地区)、长江上游(成渝地区)、长江中游(江汉地区)、长江下游(江浙地区)。这样划分大体涵盖主要文化遗址,且可以清晰勾勒“三皇”时期中华文化的区域分布。从这个角度看,黄帝部落既可能来自中原地区,也可能来自甘青地区或北方地区,而后者的可能性甚至更大。

  约5000年前,地球气候最适期结束,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从湿润到乾燥的转变。古西亚与古埃及的城邦国家因环境恶化而战争频繁,不停有族群向四面扩散,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栖息地。东亚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逐渐成为各路迁徙族群的目标乐土,并与当地的众多本土族群在这片“新大陆”上接触、冲突、融合,对土地、资源与人口进行重新分配。

  “三皇”时期中国大地部落密布,已有大小尊卑之分,最强大者称“帝”,附属部落被封为公侯,公侯首领的子嗣称公孙。伏羲氏部落衰弱后,神农氏部落头领联合燧人氏部落取而代之,成为部落联盟之首,自称“炎帝”。4700年前,青藏高原地区骤冷,赤杨属植物绝迹,羊齿类孢子剧减,当地居民为求生存大量向东迁徙。黄河流域聚集了来自西部、北部的部落,碰撞和战争不可避免。

  中国西北地区有一支游牧部落,居住在野兽出没的地区(“有熊国”),国家不大(“少典”),游猎为主(“迁徙往来无常处”),擅长驯养动物(“教熊、罴、貔、貅、貙、虎”),还会使用中原地区尚未出现的战车(“轩辕”)。这种战车与几百年前西亚出现的战车是否一致已不可考,但先进的军事装备令其所向披靡。

  没有人知道这支部落来自哪里,只知道他们迁徙到渭水上游支流姬水的旁边,以“姬”为姓,并与“有蟜氏”部落联姻,生下来的部落新首领被称作“公孙轩辕”。从其父母双方的特征来看,都有可能不是当地的本土居民。或者因交流频繁,发明较多。总之该部落带来众多新鲜事物,并开始挑战神农氏数百年的权威。

  神农氏“炎帝”虽然仍在维持天下共主的统治,但已世衰。轩辕氏战力强大,且凭藉战车有快速移动的军事优势,与神农氏开战。在阪泉(北京延庆)三战而击败神农氏“炎帝”,轩辕氏成为北方实际上最强的部落(“得其志”)。

  “公孙轩辕”挟天子以令诸侯,引发众多部落不满。位于黄河下游、江淮流域的众多部落,不服号令,尤其以蚩尤部落最不听话(“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不仅如此,蚩尤氏集结了众多(约81个)东方与南方部落,主动清君侧,向轩辕氏发起挑战,进攻至涿鹿(河北张家口涿鹿)。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