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中评智库:中华文明 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6 00:27:57


 
  禹的军队和启率领的全体石峁人发动了对陶寺的战争,以残酷的手段消灭了留在城内的敌人,为被尧舜冤杀的鲧复仇。不仅击败了舜的势力,还清除了嫡长子系列的尧的势力,并采用了残酷的“绝嗣”之法杀死并掩埋了陶寺贵族。

  关于五帝历史,虽然古代文献中的“禅让”记载也符合情理,但从现实中的考古挖掘来看,暴力战争更有可能。考古成果显示,陶寺与石峁都属于龙山文化,两处遗址之间有交流,两地居民有血缘关系,后来石峁居民残暴毁灭过陶寺。

  禹军占领平阳(陶寺)后,舜之子商均逃到阳城。禹军追到阳城,商均又逃至安邑。禹军一路攻杀,因此历史上禹的都城有平阳、阳城、安邑等多种说法,很可能这些地方都曾为禹发出号令的指挥都城。

  禹在大约4000年前(公元前2070年)称帝,建立夏朝(“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此时石峁城地区因气候恶化已经农业衰竭,不适宜生存,因此夏朝几代帝王向南方农耕区迁都。为了寻找更好的自然环境,多次改址,最终河南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3500年)成为夏朝都城。

  石峁出土的牙璋被二里头传承,成为了夏文化的标志物。夏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的“五帝”时代,中华文明走向成熟,夏文化成为中华大地的主导。

  夏朝迁都次数较多,每次都城建造期短,规模有限,因此后世难以发现与石峁城规模相似的遗址。“五帝”时代与夏朝时期,丝帛发达,是官方文字的主要载体,但极易腐坏,所以各地出土的“五帝”与夏时期文物中很难见到文字(三星堆遗址也未发现文字应为同样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中华文明萌芽于“三皇”时期,起源于“五帝”时期,成熟于“三代”时期,是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逻辑推论:1.中国“三皇”时期(距今约6000年前),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的伏羲、神农、女娲等神话传说中包括了诸多文明要素,出现了开始从文化阶段向文明阶段发展的迹象;2.中国“五帝”时期(距今约5000年前),由黄帝开创的中华统一局面已经具备国家雏形,考古成果也证实此时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3.中国“三代”时期(距今约4000年前),以夏代建立的国家为开端,中华文明日益成熟。细节显示,中华文明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结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