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评论文章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 
中评智库:台民粹主义的演化与影响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00:03:18  


 
  国民党传统的基层动员主要依靠地方派系,依靠黑道势力与政权结合的黑金政治结构,由于暴力、贿选等现象频发,极大地损害了国民党的形象,为民进党煽动民众反对国民党提供了理由。国民党在直接面向广大选民进行选举动员方面,能力、策略和训练远不如民进党,而且还背着威权专制的历史包袱,但是在野八年的经历使国民党不仅认识到大众动员的极端重要,也积累了一些草根政治的经验。2000年陈水扁执政后,台湾政治的对抗性议题逐渐集中在“统独”问题上,与此相关的议题包括“省籍”、“族群”、“公投”、“认同”等,国民党等泛蓝阵营政党为了争取民意,开展了一系列以反抗民进党执政为目标的游行、示威等抵抗活动,尤其是围绕着选战组织各种规模的宣传造势活动、民众抗议活动,较大规模者包括2004年选前的“换总统、救台湾”活动、“三一九枪击事件”后的泛蓝抗议活动。2006年的“红衫军运动”虽然提出超越蓝绿的诉求,但是背后仍是蓝色,这场以“百万人民反贪倒扁”为号召的运动得到了大批蓝营民众的支持,国民党“立委”也提出“总统”罢免案以呼应。〔31〕2008年国民党重返执政地位,开始侧重经济与民生议题,围绕“统独”议题进行的民粹动员开始减少,但其发动草根政治的能力已与民进党不分上下。

  民进党在操弄民粹政治方面则无所谓在野或执政之分,它在李登辉执政时期制造省籍矛盾、大搞族群政治,在民粹动员方面无所不用其极,终于将国民党拉下台。然而,即使是上台之后,民进党也无法抗拒民粹主义的致命诱惑,明知民意如流水,既可载舟亦可覆舟,也明知民粹主义的反建制本能,不仅没有站在执政的地位上弥合分歧、寻求共识,反而是企图超越现有体制,利用体制外手段达到政治目的,可见民进党本质上就是反对“中华民国”的既有体制的。民进党上台后提出一系列分裂性民粹议题如“公投绑大选”,“民进党执政期间进行过两次公投,表面上体现了决策民主,实际上是由统治者发动的民粹政治”。〔32〕在2004年选举中,为了战胜国民党,民进党搞了一场大规模的“二二八牵手护台湾”造势活动,巩固了基本盘,但却进一步分裂了社会。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经历了四次领导人选举和大大小小的“立委”选举和地方选举,这一时期也正是民粹动员被主流政党争相利用、在选举中大显身手的时期。国民党、民进党从李登辉时期的里应外合中走出,开始全面的选举对抗,为了争夺选票和民众支持,就要建构议题、组织运动、引导争论,民粹主义自然就是最有效的政治工具。曾有台湾学者尖锐地指出,这一时期台湾的政治状态其实就是“身穿蓝绿球衣的作为美式足球球员的政治人物对失控的权力之球抢成一团,背景则是因过度兴奋而被愚蠢化的媒体与观众”。〔33〕民粹主义对于蓝绿政党的意义如同政治推销,草根深耕和民粹动员一方面可以造成民众广泛参与政治的印象,突显台湾的所谓选举民主、程序民主;另一方面则使民众参与仪式化、民众选票功利化。在蓝绿争抢选票、争打民粹牌的政治环境中,民调成为决策依据,选票流向被高度重视,而如何实现分配正义和人民当家做主却被搁置一旁。然而,普通的台湾民众并不甘心做被背景化、“被愚蠢化”的“大声公众”,过度的政治动员、日常生活的泛政治化已使他们对蓝绿权斗心生厌烦,他们开始寻找新的政治表达渠道,寻找对社会矛盾有真正体认、对社会正义有问题意识的政治力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