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迟福林:立足扩大内需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11:16:31


 
  首先,推进区域产业一体化重在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东北为例,其产业发展高度依赖资源,资源产品与延伸加工产值之比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整体上,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应对疫情冲击,迫切需要东北地区推进立足扩大内需的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工业领域,可考虑推进东北制造业的跨区域优化重组,形成东北三省的纵向分工,重构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链,提升东北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农业领域,可考虑以推动农业跨区域合作拉长东北地区农业产业链,推进东北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其次,要推动形成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新格局。在这方面,我国大有潜力。要统筹谋划新老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分工协作,统筹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

  推进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未来几年,我国城乡结构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为重点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是挖掘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肆虐,受疫情影响,各国大量削减进口商品,我国务工农民主要从事的以外贸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亦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工及农民的整体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应对疫情冲击,一方面要通过破除城乡二元壁垒,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土地等要素融入城市,从而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从而拉动农村内需市场提质扩容。比如,农村公共设施的人均投资远低于城市,如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将会开辟巨大的投资空间。

  还要看到的是,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对于释放消费潜力、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为发展的重要载体,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加大城乡新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