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上海交大学者:建议流动人口“居民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4-18 11:30:58


  中评社北京4月18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知识、科技、管理、数据等七大生产要素都提出了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六位经济学者共同发声,就意见中各生产要素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参与讨论的六位学者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陆铭、何帆、钱军辉、夏立军、潘英丽、黄少卿等。

  一定要让流动人口“居民化”

  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是本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意见》第二、三部分分别在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这将加快土地和劳动力市场改革的进程。” 陆铭对土地、劳动力两部分意见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土地资源方面,强调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这有可能推动未来不同功能用地(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之间按土地的使用价值进行转换,相应的制度性成本有所下降,使得城市产业用地配置更为有效。

  农村土地方面,提出要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农村宅基地仅允许在村民之间进行相互转让,未来有没有可能在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将闲置的宅基地复耕为农业用地,相应的土地使用权形成可流动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和使用,以适应大量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实际情况?陆铭认为这一问题将成为政策焦点。

  针对《意见》在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方面、跨区域交易机制的内容,陆铭指出将会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以及建设用地使用的灵活性,更加适应人口跨地区流动的现实,有利于在人口大量流入的大城市增加建设用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