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积极应对疫情下的就业大考
http://www.CRNTT.com   2020-02-27 09:02:03


  中评社北京2月27日电/往年这个时候,大规模的春季招聘即将开启。企业会在未来的两个月间密集举办多场高校招聘会,集中放出大量工作机会和实习岗位。春节前没能拿到理想offer、没定下工作、考研或考公务员失利者,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于春招。

  光明日报发表记者莫洁评论文章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也打破了春招的正常节奏。多地早在春节假期期间就发布通知,暂时取消现场招聘会或延期举行春招。近期,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通知,要求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创纪录的毕业生数量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今年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知,焦虑情绪也不可避免地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弥漫。

  文章认为,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焦虑,高校和有关部门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搞清楚疫情之下毕业生面临的急迫困难和问题,这也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和基础。此外,高校和有关部门还要大力开拓就业渠道,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加强政策宣讲力度,并做好学生心理关怀和权益保障,全力为他们的就业求职保驾护航。近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已先后开展网上招聘专项行动,推出就业手续“简办”“秒办”,开设就业指导“空中课堂”等,让毕业生吃下定心丸。需要注意的是,考核之下,一些学校难免会为了数据好看心生掺水造假的侥幸,相关政府部门要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招聘方式的改变虽带来诸多不便,但这还算不上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考验。疫情冲击之下,多数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又承压最多。此外,对于那些产业链长、劳动密集的行业,当前的复工节奏势必对企业业绩构成影响,很难说招聘计划不会因此而缩水。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据某企业招聘平台的统计数据,2月3日至2月12日,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规模出现一定降幅,近两年备受关注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消费品等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三成多。只有企业恢复元气,才能激活用人需求。当前,在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中,通过多种手段切实帮助企业减轻经营负担,解决人员、交通等影响企业复工的现实困难就显得尤为迫切。

  文章指出,就业事关每个家庭利益,也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如何通过这场压力测试,考验我们共同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当然也包括874万高校应届毕业生。疫情的到来为每个人的就业都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这不确定中有危也有机,如何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且成功把握住,似乎是在这个超长的应聘准备期中值得毕业生们关注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