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钟厚涛:两岸命运共同体践行路径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2 00:14:44


 
  (二)消解“台湾主体意识”。安东尼·史密斯在其著作《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中认为民族是指“具有名称,占有领土的人类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神话、共享的历史和普通的公共文化,所有成员生活在单一经济之中并且有着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一个民族共同体下可以同时共存不同的地域族群,而各自的族群认同并不妨害一个拥有共同历史命运感的民族共同体形成。依据这些理论可以看出,台湾只是一个区域概念而非主权概念,是一个族群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所以两岸交流的本质是在一个中国政治体系框架下的不同地域族群的互动,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在凝聚民族认同基础上增进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逐步化解所谓“台湾主体意识”。

  近年来,大陆本着“两岸一家亲”理念,相继推出“31条”、“26条”等一系列惠台举措,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与此同时,也要高度警惕这些惠台措施潜在的负面效应。如惠台举措的对象自然是针对台湾同胞,这是否会进一步强化台湾同胞的“台湾身份认同”,误认为自己祗有标榜“台湾人身份”才能获得这些优惠政策,这反而会进一步固化他们的“台湾人意识”。此外,有部分台湾民众不再将优惠政策提供的利益看作是大陆的优待,而视为其应有的“自然权利”,因而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依赖感甚至不满足感。在这种认识支配下,他们的要求往往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一旦得不到满足就极易产生对大陆和国家的不满甚至愤恨,以至于有部分台湾人从大陆回到台湾后,持续以“现身说法”的名义来抹黑和抵制中国大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