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钟厚涛:两岸命运共同体践行路径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2 00:14:44


 
  (一)对台湾社会“同情之理解”。温特认为建构主义的核心要义有二:其一,国家政治的根本是结构性的,而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其二,这些结构不仅塑造了行为体的行为,更塑造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在分析语言文化交流对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构影响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两岸特别是台湾体系内的社会分化进行深入分析。1895年以来,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两岸在不同的实践场域展开了不同的实践活动,并承载了不同的社会化内容。这种差异性从历史角度来讲,主要体现在台湾社会的悲情意识。台湾历经荷兰、日本等殖民统治,在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充满了浓郁的“亚细亚孤儿意识”。对于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现实政治文化生态,大陆要以包容的心态给予理解,不能简单地把台湾民众因为复杂心态所产生的“台湾意识”就认定为“台独”意识”。

  这种差异性从现实角度来讲,主要体现在台湾独特的政党政治文化。“对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社会,该共同体必须由参与者所共享的自我理解构成,并且体现在社会制度安排中。”台湾“解严”以后,在社会制度安排上逐步走上政党政治的道路,在政治文化上也试图模仿和挪用西方的政治文化,逐步由“一党专政”的“威权体制”过度到两党轮替的所谓“民主体制”。族群认同“工具论”“将族群视为一政治、社会或经济现象,以政治与经济资源的竞争与分配,来解释族群的形成、维持与变迁。”在岛内也同样如此,族群认同不仅仅是文化归属感的塑造,它更是利益争夺的重要工具。为攫取执政资源,岛内两大政党和蓝绿阵营矛盾与对立持续加剧,形成了具有极端性、冲突性和对抗性的政治文化,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撕裂。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