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探索
http://www.CRNTT.com   2024-11-24 00:15:21


 
  三、两岸青少年浸润互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构青少年文化交流组织共同体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下,高校、企业、民间组织等社会多方力量要积极拓展其原本的职能,参与建构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组织共同体,形成一个多元、开放、互动的协同共建组织者联盟,推动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政府机构要充分利用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整合各方资源,共享信息,协同工作,形成合力。企业可以通过赞助、捐赠或直接参与文化交流项目,支持两岸青少年的交流活动,利用自身的资源,为青少年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高校和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设计和实施交流项目,通过学生互访、教师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增进两岸青少年的相互瞭解。民间非政府组织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民间文化交流与体验,提供志愿服务,促进两岸青少年的互动和合作,发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社区可积极组织两岸青少年进行家庭互访,举行社区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节庆等,为两岸青少年提供丰富鲜活的日常文化氛围和生活体验。两岸各界优秀青少年、青年,通过参与线下文化交流活动,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平台分享经验,发挥其榜样作用,影响青少年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二)发挥各地特色开展文化交流,助力台湾青少年对祖国大陆的全面瞭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不同区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丰富基因,各地应利用特有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历史底蕴等要素,开展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全面瞭解。

  可利用历史名城古迹、特色博物馆、民俗馆、名人纪念馆等资源,以地方发展历史、名人故事、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等为内容,开展将文化、教育与旅游体验相融合的青少年文旅研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项目,幷形成特色品牌基地。举办历史探究、艺术创作、传统技艺、生态考察等活动,同时开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研学活动,如农业体验、工业参观、科技创新等。让青少年贯通古今,体验祖国各地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独特魅力,深入瞭解中华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促进台湾青少年对大陆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助推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

  (三)关注青少年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开展多样化的体验式活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青少年在文化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然同文同种及所处于同一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具有共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开展文化交流要特别关注两岸青少年的“同”与“异”,重视他们的感知体验。

  首先,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性,为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从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开展多种体验式活动,提升青少年的感知体验。以“群际接触”理论为指导,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⑥,根据青少年兴趣爱好,开展文旅研学、教育交流、实地考察、旅游观光等多种体验式活动,使两岸青少年在感知体验过程中,将当前的事物与原先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引发相应的情感与共鸣。组织两岸青少年深入到彼此的生活中,瞭解对方真实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体验和感受相同的文化氛围,找寻两岸共有的文化、生活痕迹,从而逐渐扩大认知交集⑦。其次,要创新活动形式,综合考虑青少年的不同心理需求,利用先进科技手段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富有感染力的活动情境,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从观看、聆听、触摸等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感知体验,激活他们的内在心理感觉,强化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知,促进文化共情,进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四)开设线上文化交流平台,在多样互动中实现情感交融

  网络空间上多元思想文化交织碰撞,其中不乏虚假谣言与挑拨对立的有害信息,对两岸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构成干扰。因此,应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积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建立两岸青少年交流群组或论坛。引导两岸青少年分享学习经验、日常生活等,增进彼此的瞭解和认同,通过博客文章、短视频、摄影作品等内容创作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共同传承和发展文化传统。

  2.通过Zoom、腾讯会议等视频会议工具,定期开展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论坛。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置主题,邀请学者专家举办讲座,组织青少年参与网络研讨会,分享中华文化精髓,深入对话与探讨,共同探索与发展中华文化,促进青少年间的文化互鉴与交流。

  3.通过直播平台,如Bilibili、抖音等,进行文化活动的实时直播。如传统节日庆典、艺术表演等,让两岸青少年在线参与和互动。传播祖国各地文明发展现状,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两岸真实的文化风貌与社会风尚、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魅力,感受两岸文化的互融互通。

  4.开发集文化学习、交流互动、游戏娱乐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或应用程序。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让两岸青少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共同学习和探索祖国的历史文化,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理解。设计互动游戏,如文化知识竞赛、传统节日主题的在线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感。建立学习小组,鼓励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和帮助,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5.利用VR和AR等现代科技手段,创建虚拟的文化体验场景。把两岸的传统人文样貌、生活场景以三维形式进行情景模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体验文化的感觉,如虚拟故宫、长城探险等,开展“云游学”,打破地域限制,让青少年在虚拟环境中深入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动力来自国家、地方政策“自上而下”的支持力和两岸民心意向“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力,两者的耦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同文同种的历史文化渊源,是青少年心理融合的内在基础。各地要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关注其参与感、获得感、融入感,设计线上线下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为两岸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唤醒内在的情绪情感,使知情行三者合一,在互动浸润式的交流活动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助推两岸同胞实现心灵契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家校社协同视域下服务学习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AS21126)、漳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闽南文化与未成年人积极心理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LX243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展华,“东山陆桥”见证两岸原为一体[J],知识就是力量,2012,(01):69. 

  ②蒋喜华、陈昌龙,中学涉台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四个认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6):72-74.

  ③黄宣范,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湾语言社会学的研究[M],台北:文鹤出版公司,1993:120.

  ④李仁质,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26-29.

  ⑤蒙一鸣、何博,认同视域下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在机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4,(04):113-119.

  ⑥李顺兴,“两制”台湾方案视域下两岸教师教育探索[J],中国评论,2024,(03):48-54.

  ⑦石勇,台湾青年“国家认同”的三维审视[J],台湾研究,2019,(03):45-52.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0月号,总第322期,P4-8)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