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重庆秀山:蜡染传情,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7-14 11:47:09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非遗文化实践基地看到,37岁的蜡染技艺秀山县县级非遗传承人刘春林正在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制作蜡染作品。桌面上,小电炉、蜡液、蜡刀、土碗、铅笔等工具一应俱全,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操作着,一幅幅精美的蜡染画作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形。

  “现在图案里上蜡的地方,脱蜡后会变成白色,这和我们平时画画的方式不太一样。”刘春林一边示范,一边解说。随着他的指引,学生们手中的蜡刀开始在布料上跳跃,勾勒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蝴蝶、鱼、龙、小鹿、荷花……

  蜡染是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苗族蜡染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蜡染技艺大体分为五个步骤,构图、上蜡、染色、脱蜡、固色漂洗,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即使是最简单的图案,从绘图到制作完成也需要四五个小时。“手工艺品就是需要用心打造,速度慢也足见其用心。”刘春林说。

  近日,秀山县青少年之家非遗暑期公益培训开班,20余名青少年来到非遗文化实践基地体验蜡染技艺。在刘春林的指导下,青少年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蜡染制作的完整过程,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深入瞭解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我是苗族人,但先前没有瞭解过蜡染这项传统技艺,这次体验课让我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初次体验蜡染课程的高中生曾语晴说。

  秀山凤翔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恒毅说:“这种用蜡作画的方式和我平时画画不一样,不仅要注意蜡液的温度,还要注意用力轻重,我觉得很有趣。”

  近年来,秀山县依托非遗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将非遗技艺融入青少年校外课堂、青年夜校等活动中,推出秀山花灯、蜡染、龙凤花烛等非遗公益培训。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教。有人一起做这件事,我很开心。”刘春林说,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和努力,希望通过教学让更多人瞭解和喜爱蜡染技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