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重庆市九龙坡区城市更新项目中一幢改造后的居民楼。(图片来源:重庆市九龙坡区纪委监委) |
中评社北京4月16日电/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导,国内多个城市宣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落地,广州发布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条例……今年以来,多地城中村改造项目积极稳步推进。
在超大特大城市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何聚焦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面临哪些重点难点,如何保障改造过程廉洁高效?
城中村人居环境、社会状态和空间格局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共同富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
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北部片区朱房二期城中村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分行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55.5亿元,首笔发放10亿元,实现全国首批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北京成功落地。据瞭解,专项借款资金主要用于城中村改造的项目前期工作、征收补偿安置、安置住房建设,以及安置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
城中村,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历史产物。一方面,城中村是许多超大特大城市新市民的第一个落脚点,富有独特的烟火气;另一方面,建筑设施老旧、公共配套设施欠缺等问题,也困扰着城中村的居民。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裕民告诉记者,总体来看,城中村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技术水平较低,无证建设比例较高。从微观来看,城中村呈现出公共卫生安全隐患大,房屋安全、消防安全隐患多,配套设施比较落后,人居环境比较差,“住房贫困”比例比较高,社会治理比较难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改造。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划分,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如青岛、合肥、长沙等。《意见》同时提到,“具备条件的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