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将至,各地明前茶迎来采摘高峰,茶农们抢抓农时采茶、制茶,供应市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伴随着纷飞的梨花,清明已近在眼前了。“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节,阳光明媚,草木发华,百花千卉共芬芳,万物去故而从新,呈现出清净明洁的状态。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今年4月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就到来了。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存在。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意义。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是作为节气的清明。清明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交节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变动,以4月5日最常见。古人把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清明节气之后五日,白桐花绽放,清芬怡人,香飘四野;再五日,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日照之暖的鹌鹑鸟多了起来,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又五日,雨后的天空常常可以见到彩虹。此时节,天朗气清,新绿葱葱,娇蕊争芳,春和景明。正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此时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农人们纷纷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下田抢晴播种,大江南北到处是一片春耕繁忙的景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作为节日的清明。清明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可见它在国人心中的分量。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祭奠扫墓、追思先贤,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一杯杏花酒,满盏思故人”,为先人添一抔新土,祭一枚新枝,斟一杯水酒,寄一份哀思,是中国人祭祀特有的方式。《岁时杂记》曾载古人祭祖盛况:“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梦粱录》记载:每逢清明“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时至今日,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祭奠逝去的亲人,也以各种形式缅怀英烈、致敬英雄,追念先辈、感悟精神,清明寄托了人们的哀思,也承载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