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吉林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24-01-28 09:42:19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2023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3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总产量已连续3年超800亿斤;平均亩产达958.2斤,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吉林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冬日,走进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秸秆和白雪覆盖着黑土地。“这片地2023年亩产近吨粮,又是大丰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

  护好黑土地,才有米粮仓。近年来,吉林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特点的“梨树模式”,探索形成秸秆还田、深翻深松、节水灌溉、米豆轮作等多项技术集成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黑土地再泛油光,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4300万亩。

  保护黑土地,也用好盐碱地。吉林共有670多万亩盐碱地。2022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实现种植49.4万亩。横跨吉林西部大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已成为吉林“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新的增长极。

  走进松原市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只见机电井散布田间,机耕道平整通畅。合作社副理事长仲崇亮说:“现在灌溉只需动动手指,一合闸,水就来。大型农机来去自如,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到2023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