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让政策红利及时、精准、充分落地
http://www.CRNTT.com   2024-01-08 13:20:13


  中评社北京1月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2023年,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科学确定赤字率水平,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管好用好专项债券,综合运用转移支付、政府采购、财政贴息等调节工具,有力扩投资、促消费、减负担、保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当前,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必须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新的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要做好加法,坚持“适度加力”,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做文章。通过更好发挥专项债等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节能减排降碳等,培育发展新动能,催生高质量供给;通过优化调整税费政策,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助力优化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壮大经济实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消除经济运行的堵点、卡点,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同时也要做好减法,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用好增量、优化存量,严控一般性支出,做到“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乱花”,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还要做好乘法,坚持“提质增效”,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下真功。要向内挖潜,牢牢把住“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全链条机制这个抓手,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要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决策共商、效果共评,协同发力、同向发力,使财政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保持取向一致,避免各自为政、合成谬误,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企业和居民手中,力求实现更多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宏观政策调控重在落实落细。财政政策的执行,纵向看,从中央到地方链条较长;横向看,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涉及甚广。各地区各部门要严守财经纪律,真抓实干,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把资金管好用好,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效果追踪评价,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让政策红利及时、精准、充分落地,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来源:人民日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