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中评月刊:日本自公联合政权中公明党的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4-01-24 00:33:52


 
  一、公明党在自公联合中发挥作用的基础:选举过程中的相互依赖

  政党联合的新制度理论认为,政治运作制度如内阁形成规则、内阁运营规则、议会规则等会影响联合政权的形成,这较符合日本选举政治的现实。〔6〕1994年,日本改选举制度为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区并立制。在新制度下,一党多数很难达成,并且在小选举区和比例代表选区不同政党存在不同的优势,如公明党因有创价学会这一支持母体而在比例代表区的的票较为稳定。为了达到组阁门槛,各政党进行了各种分化组合,自公两党的选举合作方式便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

  由于小选举区只有一个席位,两党会事先协调候选人提名以避免竞争而分散选票,商议好合作的选区和方式。〔7〕在协议规定的小选举区,公明党动员创价学会会员投票给自民党候选人;而作为补偿,在比例代表区,自民党则动员其支持者,尤其是自民党地区后援会等自民党能较精确把握选票的团体把比例代表区票投给公明党。这便形成了自公之间一种经典的选票交换式合作:两党呼吁各自的支持者“小选举区票请投给自民党候选人,比例代表区票请投给公明党候选人”〔8〕。两党的政治人物也会互相宣传助阵,自民党候选人会将海报贴在公明党的旁边,或者干脆直接在海报上写上“公明推荐”。这种方式使自民党在小选举区中获得了创价学会的支持,而公明党在小选举区中的劣势则转为加强其比例代表区上的优势。同时,自民党通常也会为公明党候选人留出8-10个小选举区并提供自民党的推荐。由于学会票分散在全国各地,公明党仅凭自身得票率难以在小选举区获胜,而作为自公的“统一候选人”改善了其选举前景,从而有助于维持公明党席位数稳定。在2017年众议院选举中,比例代表区如果没有自民党支持者的选票,公明党将减少3个议席;而如果自公两党竞争,公明党将失去所有的小选举区议席。〔9〕

  从上述事例来看,似乎作为小党的公明党更依赖自民党的“施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双方其实是一种对等、甚至较小的公明党更重要的合作。根据亚当·利夫(Adam P.Liff)和前田耕(Ko Maeda)的研究,在2000年至2017年的七次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提名的小选举区候选人中有66%获胜,而如果没有公明党的支持,将有约30%落选。在2017年选举中,如果没有公明党的帮助,自民党在小选举区的获胜者将从215人减少到153人,这使其席位将只占议会的47.1%。〔10〕在这种情况下,自民党要通过普通的法案都存在困难。从中可见,与公明党的选举合作是目前自民党一党多数的必要条件,也是自民党在取得一党绝对多数仍未放弃联合的原因。

  两党的选举合作之所以能达到“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地步,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首先,公明党在当前选民绝对投票率降低、无党派层不断扩大的日本有着支持母体创价学会这一先天优势。作为宗教团体,创价学会对其所属会员动员能力强,作为选民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稳定性,且人数较多,成为了公明党的优质“票田”,这是自民党所看重的主要因素。〔11〕其次,两党核心选民交集较少,在选民上存在互补,能专心扩大自己的投票基础而减少竞争。〔12〕最后,与选民互补相关联,两党在议题上也存在着“分工”,同样有助于更广泛地吸引选民。日本学者中北浩尔认为,“与自民党是‘统治者的党’相对,公明党是‘庶民的党’。自民党关注防卫、宏观经济等,公明党则关注和平和福祉。”〔13〕这分别吸引了不同关注点的选民,也是自公联盟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之一。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