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26日电/习近平总书记4月视察广东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确立全域共兴发展思维,打破传统的小规模的行政边界,将县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整体,按照“全空间、全要素、全方位”的理念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空间谋划城乡战略格局
南方日报发表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专家智库专家委员吴志才文章提出,构建“村—镇—带—县”四级响应的全域规划。以县域为核心推动城乡融合,需要进一步增强县域的资源统筹与体系建构能力。以乡村作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以镇村作为有机整体,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着力破解镇域内部统筹驱动力不足的难题;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县域层面统筹城乡公共资源,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具体而言,要跳出传统的资源观,打破固有的“县—镇—村”层级体系,实现资源资产的全要素统筹;跳出传统“小农业”的路径依赖,构建泛农业产业运营体系,全面盘活县域产业发展资源;跳出城乡二元思维,构建以“农村+农民”为主体的城乡建设与治理体系,最终形成“强县城—美镇村”新型城镇化体系,适应扁平化农业农村发展格局。
构建“人—地—业”共生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县域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其实质是以人为核心,构建“人—地—业”和谐共生的乡村系统,是基于多业态交互、多主体协同、多机制联动、多要素协调、多模式推动而形成的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其中,“人—业”互动单元着眼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就业公平化,推动生活共生;“地—业”互动单元着眼于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经营主体多元调节,推动生产共生;“人—地”互动单元着眼于生态协调发展、空间有序利用,推动生态共生,最终推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生活条件改善、民生就业改善、乡风文明治理及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图景。
构建“资金—产业—运营—治理”城乡联动生态圈。城乡要素的流通,需要依赖“资金—产业—运营—治理”的生态圈“闭环”。其中资本下乡是基础,产业振兴是动力,运营激活是核心,乡村治理是保障。通过推动资本下乡,形成乡村振兴总资金池;在资本推动下实现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原本潜藏在村的存量公共资产盘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发展目标;通过公共设施、产品业态和城乡产业的可持续化经营,使资金回流到乡村地区,构建乡村运营生态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全要素激活城乡农业生产活力
文章要求,推动农业产业价值链向两端延伸。推动县域以农业为导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1×2×3=6”的乘数效应,通过“第六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价值链。立足县域,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康养、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产品业态。重点打造一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工创业园、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