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锦云 |
陈锦云:结语
感谢各位的精彩发言!王钻开教授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故事为切入点,为香港如何让在港人才能够“不焦虑不徘徊”提出宝贵的建议。萧观明博士从香港的定位入手,为大湾区的高校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张民炳主席是长期政策观察者,经常在报章撰文,对香港各项政策包括人才政策十分熟悉,他认为应该让更多内地人才充实香港人才库,有利于香港“由治及兴”的发展进程。来港专才徐莉女士在香港从事国际教育,对于香港的基础教育老师不足的问题,认为应该想办法输入内地教师和对内地开放中小学学额。香港大学博士生彭诗琪认为,在港非本地学生所面对的不少困境,特别是博士生就业出路选择不多,应该加强在港留学生招聘信息针对性投送、科研博士怎么留港发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中评智库执行长罗祥喜则就香港特区政府的人才政策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未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取向,发表了看法。
时间到了,感谢大家的参与!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
评论员简介
陈锦云:“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的创办人兼主席,专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打造高等教育与人才高地、创新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融合发展等议题。成立了“教授专家团库”、“港澳与海外博士博士后人才库”,在香港、内地成立国际人才服务基地,为香港和大湾区发展把脉;也参与内地高校/主要智库的学术会议、课题研究,包括与内地智库和高校开展研究合作,推进香港与内地教育与人才交流合作。此外还担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恒生大学翻译与外国语学院内地事务顾问、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分会顾问,深圳科协委员,佛山市禅城区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并曾被委任为广西自治区和广东省合作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专家谘询委员会成员。
王钻开: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及机械工程学系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伦斯勒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曾任香港城市大学工学院副院长(2019-2022)及仿生工程研究中心创始副主任(2021-2022)。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创始成员)、香港研究资助局高级研究学者(2022)、2022年度Clarivate高被引科学家、国际仿生工程学会会士及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席教授(2016),目前担任Wiley出版社期刊《Droplet》的执行主编,同时亦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的副主编和顾问编委。曾获德国跨界创新基金会科学突破奖(2023)、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23)、中银香港科技创新奖(2022)、首届青山科技奖(2021)等奖项。
萧观明: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主管、研究生导师,兼任香港高等院校教职员联合会副会长、香港科技创新教育联盟委员、青年成就香港部董事、大湾区港澳人才协会监事长兼高等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大湾区红鸟企业家联盟首席创始会长。曾任香港科技大学校董、香港科技大学顾问委员、香港科技大学教职员协会会长。两次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颁发杰出服务奖、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2015-2020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秀成果》二等奖。
张民炳:香港教育政策关注社创始人及主席、香港成人及持续教育协会副会长,长期关注香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及持续教育。曾任全国港澳研究会首届会员、电影检查顾问小组成员、淫亵物品审裁处审裁委员、深水埗区公民教育委员会主席、深水埗文艺协会理事,并先后获特区政府颁授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和荣誉勋章。
徐莉:博士学位,香港益利乐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汉鼎书院创始人暨校监,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理事长、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协会副会长、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彭诗琪: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系博士生,2023-2024香港大学研究生会外务副会长,香港湖北青年会理事。
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高级研究员,中国评论通讯社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