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可承载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大
http://www.CRNTT.com   2023-08-27 17:02:37


  中评社北京8月27日电/据央视网报导,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以及众多的机场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以承载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多以公路工程为主要载体,依托路侧边坡、枢纽互通、服务区废弃取弃土场等闲散土地资源,建设风电、光伏、储能、充换电站、加氢站等清洁供能设施,为公路工程建设、客货运输活动等提供一定规模的绿色能源。

  ·我国交通与能源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交通行业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专家同时也表示,交通与能源两大行业深度融合,目前还处在发展初期,顶层设计、政策标准、体制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交通能源融合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部际沟通协调机制,相关发展政策、体制机制、建设标准等尚不健全。交通能源融合作为新兴领域,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尚不明晰,投融资机制和经营模式也急需完善。

  专家表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能源运输的需求与空间格局的演进,充分保障我国能源体系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针对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主动适应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比大幅增加的新趋势、新需求。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