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如何让更多青年科学家“挑大梁”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1:22:55


 
  “科技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是科技界长期面临的难题,关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破四唯’‘立新标’也是近年来广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普遍期盼。”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人才发展与政策处处长李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社近期的主题教育栏目《青年茶座》采访时表示,人才评价“新标”如何“立”还需结合具体实践来探索。

  今年开展主题教育期间,中国科学院把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作为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任务,同时进一步推动新出台的培养支持青年人才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正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叶晓彤,即将走上科研岗位,未来已经是她不得不思考的事情。

  她感慨,“青年科技工作者压力依然较大。”这名年轻人希望,在人才培养体制和评价体系建设上,可以添加必要的心理支持、身体健康支持,以及补充人性化的关怀。她也很关心,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改革落地后,将会如何对青年人才进行评价。

  据李园介绍,在今年开展的主题教育中,中国科学院坚持试点先行,制定了人才分类评价改革的指导规范和试点方案,选取了15个代表性强、工作基础好的研究所作为试点单位,按照四类不同科研活动类型的工作特点和目标推进。这四类包括原创和前沿导向的“基础科学研究”、需求和应用导向的“技术科学研究”、国家重大战略和系统工程导向的建制化“工程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支撑保障”。

  他以“科技支撑保障”这一类为例:针对科技支撑保障方面的工作,像维护仪器设备的这类群体,他们不用靠发论文和争取科研项目晋升,只要保障仪器高水平运行、获得服务对象认可就行,在考评时会分类做好评价。

  “总的来说,要明确评价导向,改进评价标准、方式、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完善人才评价的相关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具有科学院特色、符合科学院实际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李园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