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与台湾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4-27 00:14:14


会议现场
王昆义
  中评社╱题: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与台湾的出路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5月号(总第305期),思想者论坛

  主 办:台湾国际战略学会 中评智库基金会
  督 导:郭伟峰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周建闽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董事
  主持人:王昆义(台湾)
  评论员:包宗和(台湾)
      黄介正(台湾)
      徐遵慈(台湾)
      廖雨诗(台湾)
  执行人:罗祥喜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
      王 平 中评智库基金会副执行长
      郭至君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
  时 间:2023年4月8日(总第394次)
  地 点:中评社台北会议室

  王昆义:开场白

  感谢大家参加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和中评智库合办的思想者论坛。今天的主题比较大,是谈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与台湾的出路。这里特别提到“出路”,为什么不用台湾的“未来”或“发展”呢?因为用“未来”或“发展”好像感觉比较八股,“出路”有其特别的用意。从马英九到大陆访问,及蔡英文到美洲访问,可以看出台湾是一边想向东走,一边想向西走的情况,这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路径。所以未来到底是要往西走,还是往东走,或者是两边一起走,是否有调和的可能性呢?

  当然也有主张往南走或往北走,从以前李登辉时代主张的南向政策,到蔡英文的新南向,绿营一直认为台湾的出路应该是往南走,但这么久了,南向还是走不通。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世的时候提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等于美日同盟有事”,那时候还有一点希望可以向北走。可是安倍对民进党来讲是好人不长命,遭遇了灾难,所以这些问题就变得很尴尬。台湾到底该往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已经变得有一点迷茫。

  像这一次蔡英文去美国过境访问,我称之为“迷雾外交”,因为大家都看不清楚她到底要往哪儿走。一开始在纽约的时候好像很低调,连蓬佩奥都见不到,见民主党的领袖杰弗瑞斯也不敢对外公布,甚至到洛杉矶见麦卡锡也是在见面的前一两天才敢公布,还是由麦卡锡办公室公布,我们这边外交部不敢公布,所以是充满迷雾的一种外交。现在不只蔡英文是迷雾外交,整个台湾的未来走向都笼罩在一股迷雾中,看不清楚。

  其实早期的台湾一直有这样的方向性问题,起码在1990年代,许信良担任民进党主席的时候提出了台湾应该做一个“东西桥梁”,在东西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如果民进党当时坚持许信良的路线,台湾应该可以作为美中之间的桥梁,实现东西平衡的状态。但当时李登辉强调的是南向,是一种“雁群战略”,其路线是南北纵横。许信良没有走通东西桥梁的路线,最后在民进党2000年执政以后几乎中断了许信良的主张。马英九执政的8年里想要架起这座桥,但也不算成功,因为接下来又是民进党执政。所以在方向上来讲是左右摇摆或者是东西不平衡,南北也不知往哪儿走。这是对台湾方向比较偏历史性的地缘战略观察,到现在还是这样,向西走、向东走是台湾还在找寻的一个方向。

  把这个地缘战略的思考放到美中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大陆目前是在打和平牌,维持一种战略收缩,但是4月8日他们宣布对台进行军演,以回应蔡英文在美国的过境外交之后,感觉中国大陆目前所走的战略方向,向西是打和平牌,向东是打战争牌。可以看出,往西走的时候,因为大陆有从2013年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战略,扩展“一带一路”是向西走,当前大陆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沙特阿拉伯跟伊朗调解和平成功。现在还在努力的就是俄乌战争是不是能够实现中国所主张的12点和平计划。

  对东来讲,其实美国近来也有一点战略收缩。之前一直想把台湾变成“刺猬岛”或者是堡垒、武器库,甚至想把台湾变成美国军工产业的一个生产基地。但前不久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特别提到,宣扬美中战争这种论调似乎过热了,要压制一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前几天也在欧洲参加会议时特别提到,美中有竞争,但是这个竞争并不等于要爆发冲突。所以美国拜登政府其实也是有所克制的,我称它为战略收缩。

  美国在进行战略收缩的时候,中国跟美国打和平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蔡英文到美国过境,美国的一些议员包含麦卡锡都提到了应该积极对台推动军售,甚至提到可以有第三方的军售。所谓第三方军售就是美国没有的武器,如果其他国家有,那么就由其他国家先卖给台湾。台湾最想要的是神盾舰,日本有,看日本要不要卖给台湾了。当然如果有核武器的话,其他的国家若愿意卖给台湾,变成美国敢不敢卖的问题了。美国这样大剌剌的宣扬军售给台湾,这是否是引发中国大陆东部战区从4月8日到10日的环岛军演呢?

  台湾也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对蔡英文而言,她已经是两次退缩,第三次她就不退缩了。第一次退缩就是原先麦卡锡想到台湾来访问,台湾没有让他来;第二次退缩是蔡在纽约过境的时候遮遮掩掩。到洛杉矶如果再不见麦卡锡的话就是第三次退缩了,对蔡英文来说,为了向台湾人民有所交代,她有不能再退的理由。尽管如此,这里面还是有退缩的一面,就是蔡原先要在雷根图书馆发表演讲,结果是跟一些美国的议员一起对话而已,没有演讲,这已经是退缩了。但是蔡麦见面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高调,虽然他们都没有对大陆横加批评,特别是麦卡锡没对中国大陆有所批评,这也是退缩了。但是蔡回台后又开始抨击大陆,所以是不是由此引发了大陆又一次军演?

  我再简述一下,从传统上台湾在地缘战略上想走东西桥梁、南北纵横,在现状来讲的话,大陆是向西打和平牌,向东也不怕美日同盟对台武装,还是要强硬地对抗,我称为战争牌。所以未来的台湾必然处于战争与和平的一个选择,这是马英九4月7日从大陆回来以后在机场所说的话:未来台湾面临战争与和平的选择。我的引言到此,包老师先谈好了。

  包宗和:现在还未达到冷战时期氛围
      但是很多方面已经相当接近

  今天的主题我在政治方面着墨会多一些。先来看整个国际政经环境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新冷战兴起的隐忧。当然到底现在有没有新冷战,在学术界还有很多讨论,我用“隐忧”的意思就是的确有这种可能。我们从冷战的界定上讲,或许现在还没有达到像冷战时期那样的氛围,但是有很多地方已经相当接近。这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

  第一就是我们在国际政治当中讨论很多的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古希腊的故事,当雅典的兴起挑战了斯巴达的霸权时,就引发了斯巴达跟雅典的战争,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最后虽然斯巴达获胜,但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它的意思就是,一个既有的霸权跟一个崛起的霸权,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战争。现在美中之间就相当具代表性。这会不会造成双方陷入冷战型的对抗,甚至会不会有战争的发生?我个人觉得两强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不是那么高,毕竟现在是核子时代,双方也会相当克制,即使如面对俄乌战争,美国也还算相当克制,避免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在中美两强问题上,由于中国是崛起的强权,则第一项隐忧修昔底德陷阱就常被提起了。

  第二个就是安全困境。这在国际政治当中多年来被讨论到,即强权双方也许觉得相互合作比相互对抗要好,但是因为缺乏互信,所以还是维持了对抗的局面,就是困境没有办法摆脱。现在中美之间就是严重缺乏互信,所以冷战时期的名词“安全困境”到今天后冷战时期,中美之间的此种困境依然存在。

  第三个层面,我引用美国现实主义的大师米尔斯海默的“攻势现实主义”观点。他曾到台湾来,那时我担任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接待过他。他就跟我讲了一个观点,令我相当震惊。他说你们台湾是我们的友邦,但是如果哪一天你们的实力变得非常强,你们台湾就是我们的对手,从某个角度讲就是敌人。换言之就是美国现实主义有些学派认为,你只要实力强,你就是敌人、对手。所以现在中国的力量和平崛起,其力量与以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对美国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特别是在科技层面。如果从攻势现实主义观点来看,中国就是美国的敌人,即使美国总统拜登尽量避免用“敌人”、“对抗”的词汇,而用的是“高度竞争”。所以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新冷战兴起的隐忧的确是存在的。

  “新全球化”概念和趋势受关注

  第二个就是“新全球化”兴起的趋势。我们过去讲的全球化,后来因为美国特别是川普总统实行“美国优先”,在国际上多边退群,比如退出TPP,形成了美国的保护主义,到现在的拜登总统都没有脱离此种氛围。中国大陆方面提倡“一带一路”,就是跟美国的保护主义形成一种对立。因为美国从川普之后实行保护主义,张忠谋都说过去讲的全球化已死。全球化是不是已经没有了,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课题,但不可否认过去的全球化的确已经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变化,现在变成所谓“新全球化”。就是以中国大陆为首,搞一个全球化架构,像“一带一路”,去跟一些相关国家建立起一个局部的、不算是全球的联结架构。由于美国实行保护主义,在某些学者专家眼中就说全球化已经结束了,但是在中国大陆这一块,包括俄国等一些相关国家,如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又或如上合组织等,北京还是希望能够维持在中国架构下的全球化运作,所以有个新的名词叫做“新全球化”,这是国际上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第三个就是亨廷顿很早就提到的所谓文明冲突。这个文明冲突现在看起来似乎真的可能,而且还有加剧的现象。像美国现在仇中反中,挑起所谓种族主义。所以由于美国和中国大陆之间政治上科技上的对抗,演变成文明的冲突。就是说从整个政治架构、潜在的军事对抗和文明的冲撞来看,现在国际整个趋势的发展,的确有一些很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