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协同创新引领城市群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4-14 08:51:39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近些年来,伴随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快速推进,城市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产业、人口和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空间聚集,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带动中国经济总体效率提升。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经济日报发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徐晓明文章表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这就意味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推动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大中小城市的经济规模悬殊,部分产业定位相近,导致有的城市群虽在空间上实现了聚集,但在资源辐射、经济合作、公共服务等方面问题凸显,城市群发展呈现核心联动不够、区域发展相对分化的态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群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协调处理各要素资源、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在统筹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促进功能、空间、产业、城乡、制度等方面的协同,进一步发挥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与外溢效应,以协同创新引领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文章提出,以功能协同促发展。城市群并不是城市之间的简单组合或相加,“群”的概念意味着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相互协作、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促使城市群获得比单个城市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城市群通过核心城市的引领来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使得整个区域功能更加优化、竞争力更强。对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的优势功能实施差异化布局,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协调效应的发挥,使城市群功能得到最优发挥。
  
  以空间协同促集聚。城市群通过城市间地理空间邻近实现“1+1>2”,进而形成超越单一城市经济的集聚效能。城市群在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中,宏观上需要以产生集聚效应来引领城市群的发展,微观上则需从城市群内外要素流动、功能定位和空间结构协同入手。对同一城市内空间规划应实行“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对不同城市间的规划应根据整体发展统筹协调,采取有效措施盘活空间资源。
  
  以产业协同促高效。城市群通过相应的机制来实现要素资源的集聚与配置,可使区域性产业实现互补共生,从而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责任分摊、功能联动,进一步避免资源重复浪费甚至产业恶性竞争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在科学规划引领下,根据城市群不同的资源禀赋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协同,有利于不断实现城市的特色化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区域竞争力。
  
  以城乡协同促融合。在城市群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城市与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也不能忽视城乡协同,否则就可能会加大城乡发展的差距。应把乡村振兴与城市群建设联系起来,充分考虑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定位,构建合作共赢的城市群。要在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优化配置基础上,促进并实现各类要素、人才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制度协同促共治。协同制定与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一揽子制度,如合作机制、互助机制、补偿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利于实现城市间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有效提高区域的创新动力和抗风险能力。要打破利益藩篱,扫除阻碍要素资源配置的壁垒,通过创新完善利于城市间资源扩散和渗透的体制机制,使不同规模的城市间联动趋于紧密,推进城市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通过探索形成科学、高效的城市群治理体系和结构,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