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国企功能界定分类向增强核心功能的再深化。新时代10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与实践基础从分类开始。根据国有资本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结合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要求,基于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范围,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大部分。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改革发展的针对性、监督管理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不断得到增强。这10年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探索实践,推动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与市场经济融合程度得到加深,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着力改进与完善的方面。从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引来看,定量标准主要采取某类业务资产所占比重确定,需要增加丰富利润或收入等评判标准;既要保持界定与分类的相对稳定性,还要能够为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和业务延伸拓展留下足够空间。从功能界定与分类实践来看,中央企业中商业一类企业、商业二类企业、公益类企业大致数量比例为60%、30%和10%,公益属性、商业属性的判断与确定,以及公益类业务、商业类业务的精准化核算与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集团功能界定与分类同各业务单元、各重要子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还不够统一或一致,体现核心功能与发挥整体合力还有待增强。
(三)从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向坚持问题导向的再突破。从产业布局格局来看,中央企业层面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户数占比达到93%,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最近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但国有经济存量调整增量优化的任务依然繁重。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步伐亟须加快,战略性关键性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从重点行业情况看,石油、钢铁、冶金、煤炭、能源、粮食等行业的国际话语权定价权还不够;部分行业“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软件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瓶颈。从功能地位作用来看,经营性资产总体规模大,一些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动力不足,质量效益管理不优,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不突出,国有经济质的有效提升还需加大力度;统筹履行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边界还不够清晰,考核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给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提出了全新要求,巩固和增强核心功能是破题解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着眼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