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创科@大埔2022”展览中,大埔旧墟公立学校的创科生力军瞭解到在疫情下,社区“舞火龙”活动的困境,利用所学STEAM知识,以硬体编程结合马达及颜色传感器,制作了一条“机动火龙”还原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坑舞火龙”的场景,制作“火龙”的同学表示,希望藉此让更多人认识和参与舞火龙的活动。
与生活接轨激发学习兴趣
孔教学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学历史科科主任、人文学科统筹主任梁启聪老师曾带领同学以3D模型展现历史建筑,有同学将东华医院及东华三院文物馆作为题材作3D打印作品并获奖。梁老师表示很支持把非遗文化融入教学中,许多非遗项目都与同学们的生活接轨,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他以自身教学历史的经验分享,不同学生的的学习水平难以达至一致水平,建议以专题研习方式,把非遗的内容与不同学科结合,再融入STEAM教育中,将会更完整、更具系统性,可以配合不同学生的能力,使科学与非遗文化知识融会贯通。
他坦言“如果直接让同学学习非遗,学生未必能理解『什么是非遗?』,但是以专题着手,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非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和价值观。”
专家:学习非遗文化 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香港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区密不可分,透过学习非遗,可以增加学生对身处的社区及香港的独特文化的认识,从而与社会产生联系,加强认同感和归属感。香港对于非遗相关研究的重视日益增加,特区政府也提供了更多资助予相关的教育工作。但有学者指出,目前非遗相关的传承与教育,形式比较单一,需要加强其延续性和系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