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网评:守好沃土良田,筑牢粮仓“地”基
http://www.CRNTT.com   2022-09-21 10:07:06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网评:守好沃土良田,筑牢粮仓“地”基

  来源:苏州新闻网 作者:叶温婉

  “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国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资源,要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十年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逐步完善,通过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划定耕地保护红线,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地之不存,粮将焉附?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我们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强退化耕地治理,通过耕地土壤酸化、盐碱化治理试验示范560万亩次,推动建立200个集中连片综合示范区,带动各类主体治理土壤酸化和盐碱化;守护耕地,加快集约使用和有效涵养,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我们通过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奠定了坚实基础。

  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有“长牙齿”的硬措施。党中央从耕地不能“非农化”、粮田不能“非粮化”,到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传递出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强烈信号,也彰显了“端牢中国饭碗”的决心。守住耕地红线,也需要有激励机制。江苏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出台《江苏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暂行办法》,省级投入1个亿对50个乡(镇、街道)给予各200万元资金奖励,幷规定将不低于50%的奖励资金用于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激发各级主体保护耕地的动力。有罚有奖,耕地“红线”不敢碰,耕地“防线”才能拉得更长。

  当下,“智能化”不断扎牢耕地保护“篱笆”。浙江“耕地智保”场景建立起耕地资源空间“一本活账本”,打破各业务条线信息壁垒,能够大幅度提升耕地问题发现的及时性、主动性;河南借助卫片执法、遥感监测数据、自然资源执法监督等手段,一张“天上看,地上查”的“天罗地网”已经常态化运行。“耕地智保”“慧眼守土”,为我国的耕地资源保护注入了“智慧”力量。

  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严守耕地红线,粮食供给才有底气。守护“口粮田”,既是我们这代人端稳饭碗的现实之需,更是保住中华民族子孙后代饭碗的长远之计。守好沃土良田,筑牢粮仓“地”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好、端实、端牢。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