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精准就业服务 直抵供需“痛点”
http://www.CRNTT.com   2022-05-04 16:57:58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人群,但大学生的就业理念和市场需求存在错配。“一是大学生的预期薪酬比市场薪酬高,二是大多毕业生不愿意去工厂。”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服务部副部长于宁宁告诉记者,为破解这“两个错配”,青岛市人社部门多次联合高校为毕业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厘清就业形势,还创新性地搭建起了全国首个实习实训平台——青岛市青年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有实训企业1000余家,去年发布岗位需求约6万个,有1.75万名大学生参加了实训,65%在工厂实现就业,41%直接留在见习企业。”

  通过就业指导与实习实训公共服务平台双向发力,不少高校毕业生转变了就业观念。2020届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生原浩凯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是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日常工作是在一线探究与改进生产工艺。“我之前也不想进工厂工作,到海利尔实习时发现这里有自己用武之地,决定留了下来,现在的薪酬在同学中算不错的。”原浩凯说。

  重在对症下药

  “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不足是培训机构不能提供适配的培训课程,有效性不足是培训后参训人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效果不尽如人意。”王同山说。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针对问题,青岛市人社部门进行了就业技能培训政策调整,由原来的“补贴机构”改为“直补个人”。“参加培训的人员可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可申领补贴,只有这样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的培训机构,才能吸引更多受培训人员。”王同山说,“这是用机制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除了机制创新,细致的工作也至关重要。“我们与工信局、商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对接,深入企业调查摸底,精准掌握企业紧缺工种等情况,定期更新发布职业培训工种目录。同时,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引导培训机构开设定向技能培训班,以上岗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于宁宁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