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怎样管住疯狂的电动自行车
http://www.CRNTT.com   2022-03-18 16:12:30


  中评社北京3月18日电/网评:怎样管住疯狂的电动自行车

  来源:光明网  作者:史洪举

  央视3•15晚会中,绿源、小牛等多个电动自行车品牌被点名,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呈现于公众眼前,厂家利用解码装置,可以轻松化解限速规定。根据2019年实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俗称“国标”),电动车设计速度最高不超过25公里/小时。但很多人都有感受,生活中遇到的“疯狂电动车”很多,怎么看都不像时速只有25公里。原因就在于厂家提供了一种解码装置,能让电动车轻松提速到时速35公里甚至更高。更“精妙”的是,仪表盘上始终显示不超过25公里,“警察来查也不怕。”据报道,这是电动车生产销售领域的普遍操作。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的电动自行车自然是续航里程越长越好,速度越快越好。殊不知,这些一路狂奔的电动车自行车虽然提高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却伴随着极大安全隐患。如改变电动车电池的电流和电压,容易引发火灾,速度过快的电动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对此,商家理当合规经营,监管部门更应严格行动,治理电动自行车乱象。

  一般而言,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在出厂时均为合格产品,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如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最高不得超过25km/h,蓄电池标称电压小于或等于48V。这样的标准显然是经过大量论证和验证的安全标准,能够有效确保消费者驾驶安全。同时,根据“国标”,电动自行车的软硬件均应当具有防篡改设计,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最高车速、功率、电压、脚踏骑行能力。消费者购买电动自行车后自行改装,应承担法律责任,厂家和销售者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显然应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