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据大公网报道,内地上周公布了超预期双融数据,但A股和港股市场不为所动。相反,年初以来跑赢市场的稳增长股份,如电讯商、基建,这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调。投资者对美国通胀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忧虑,似乎主导了市场情绪。昨日A股创业板反弹3%,是否代表资金抢跑由稳增长转移,亦不能排除。总体而言,大市的趋势性机会不好把握,在3月联储落实加息前,逢低吸纳成长股或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港股本周二连跌,与本港疫情春节之后逐渐失控有一定关系。按照东京感染人数的上升曲线,由确诊人数600多人到高峰时期的2万多人,只用了四个星期,然后回落。本港首次出现600多人感染是2月7日,正常情形下,高峰要到下月初才出现。随着防疫政策再次收紧,部分评级机构下调本港的经济增长预测,加上市面萧条,也影响到投资者情绪。
外围形势严峻,加上部分价值股年初以来录得不俗升幅,恒生指数在25000点水平受阻亦属情理之中。而北水流入的情况亦出现变化,港股通连续第三日录得净流出,周一的净流出金额更是放大至接近有27亿元,显示北水有所收敛。
短期市场面对乌俄地缘政局紧张压力,但美国的阴谋能否得逞,理性来看可能性很低。自特朗普搅局以来,美国政坛已抛弃道德高地,凡事以本身利益至上,令地缘政治更加动荡。笔者有时好奇地想,如果乌俄打不起来,市场会做何反应?从搞事者的角度,乌俄斗而不破,对美元最为有利,亦可消除联储加息带来的资金流出风险。
首季炒稳增长成为市场共识,下一步政策如何演变,影响这类股份的持续性。上周央行公布最新《2021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宽信用、避免“信贷塌方”已经成为政策要点。该报告中,原先的“去杠杆”已经变成了“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原先的“跨周期调节”的表述已经变成了“加大跨周期调节”。如果宽信用取代松货币,成为下一阶段政策重点,A股尤其是成长股的流动性将大大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