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时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国有企业需要全面准确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科学内涵,深入研究和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及比较优势,勇于担当重任,更好发挥作用。
深刻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把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到“战略抉择”的高度,足见这是事关大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覆盖性和长远指导性。
近年来,西方主要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市场收缩,世界经济陷入持久低迷,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需求结构和生产函数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存在诸多“卡脖子”问题,结构转换的复杂性上升。这都要求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增强。自那时以来,我国经济就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还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也将不断释放。这些情况都表明,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内生演化的自身逻辑决定的,是我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变化、内在要素禀赋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综合因素决定的,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我们党着眼于全面防范风险挑战,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同时又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优化贸易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