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仅是乡村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4:06:27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据新华社报道,摆脱贫困再出发,中国乡村发展迎来新的历史起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何尝不是城里人的心之所向?如何在乡村振兴中,推动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浙江、上海、陕西、江西等地城乡,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乐当“村里人”

  从西安市区出发,车行1小时便至秦岭脚下的抱龙村。傍晚时分,山间凉风习习,吹进一家名为“融舍”的音乐民宿里。这家民宿由一个闲置的院子改造而成,上下两层,小院中间一口水缸,倒映几朵白云,小鱼细尾一荡,云朵也有了褶皱。

  民宿的创办人刘子龙是一位音乐人,相比城市的喧嚣,更喜欢乡间自然景观的他和朋友租下抱龙村的这个院子,精心打造一处“诗和远方”。在他看来,热闹的城与静谧的乡,是现代人内心世界的两面,有着明显反差,却都难以割舍。

  浙江省之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认为,互联网、现代交通等前所未有地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城乡差异在碰撞中释放市场价值、孕育新业态,让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等焕发生机,形成了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身着灰色工装,头戴圆草帽,脚穿沾满泥土的胶鞋……迎面走来的陈照米,活脱脱的农民形象。回到老家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二次创业”的他,其实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涉足建材、光伏等多个产业。

  “在乡村创业,同样有前景。”陈照米坦言,他返乡搞农业,既有源自内心的乡土情结,也是理性的商业决策。通过“土地保底收益+赠送10%股权+利润分红”模式,陈照米在流转来的3000多亩土地上精心打造“米果果小镇”,既有果蔬种植、产品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也有农耕文化馆、农业科普馆等服务载体,深受市场认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