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封存犯罪记录会减轻刑罚威慑力?专家: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5年以上刑罚幷不封存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20:47:00


 
封存犯罪记录是否减轻刑罚威慑力?

  自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被写进刑诉法,至今已10年,在不断完善和推行的过程中,这项制度也面临着争议。

  有观点认为,封存犯罪记录便会减轻刑罚威慑力和教化作用,让未成年人有恃无恐。

  对此,郗培植表示,基于对象是未成年人,应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犯罪,年纪很轻的未成年人可能存在冲动犯罪的情况。如果因此披露犯罪记录,未来很难再回归社会,日后升学、就业等都可能受到歧视和限制。

  郗培植称,出台该《办法》的原因和目的在于让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到社会。他表示,未成年人最严重的犯罪是故意杀人致人死亡,而这个群体可能经过十多年的刑期,也要重新回归社会。这些孩子最初回归社会时,因为长期和社会脱轨,普遍呈现出迷茫的状态。

  他提及以往曾调研的个案,重庆一未成年人在出狱之后发现自己的犯罪记录被泄露,导致找工作困难,加之缺失系统教育,慢慢地和其他接受过刑事处罚的孩子形成一个地下群体。在他看来,如果这一群体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可能也会成为一种风险。

  郗培植看来,有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要走,如果社会不接受他们,便容易导致被贴上标签后自暴自弃。而《办法》就是基于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而颁布,“我们发现,有很多未成年人犯错犯罪出于冲动,到了年纪成熟时,则会结果不同”。再者,《办法》中规定,五年以上刑罚不进行封存,因此,减轻刑罚威慑力和教化的顾虑是不大的。

  对于一些案情比较极端的个例,郗培植认为,《办法》一般是从全局考量后,最终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个别极端的案件存在的特殊性也需要考量,不应以偏概全。

  郗培植表示,虽然目前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但是少年司法坚持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原则,对于未成年人罪错行为,要分级干预、以教代刑,“刑罚只是我们最后的一个手段和措施”。郗培植称,刑罚的严苛程度和社会效益的关联有限,从根源上来解决该问题主要以教化为主,“2020年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很好的参考,将未成年人可能实施的行为进行分级干预。”(来源: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记者:陈怡帆、潘俊文 实习生:杨芸)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