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封存犯罪记录会减轻刑罚威慑力?专家: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5年以上刑罚幷不封存
http://www.CRNTT.com   2022-06-01 20:47:00


 
  “两高两部”也在针对未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专项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省份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封未封或者违规查询导致泄露信息的案事件,造成涉案未成年人在考试、升学、就业、生活等方面遭遇歧视,很多涉案未成年人因无法正常工作生活而无奈走上信访维权道路。而这一群体数量幷不算小,据司法机关统计,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80855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157962人,共计238817人。

  对于这些未成年人的案件资料该如何处置?《办法》作出细致规定,要求对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应封尽封”,其中就包括诉讼终结前、法院判处刑罚五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免刑的记录以及涉罪未成年人的记录。

  在封存措施上,《办法》要求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严格的保管制度。检察机关在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第10条规定,电子数据也应同步封存、加密、管理和查询。同时,《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查询主体、规范了查询出口,维持了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依职权分别提供犯罪记录查询服务的做法。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上,《办法》还明确了不当泄漏未成年人信息所涉的法律责任。

  《办法》出台堵住先前法律漏洞,回应了现实关切。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郗培植认为,以往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相关的要求散落在各个法律、行政法规之中,《办法》细化了先前规定,修缮了原来法律的漏洞,从而形成了国家统一标准。

  郗培植告诉红星新闻,一方面,此次《办法》颁布对封存记录的范围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对此前的乱象进行了有效的纠正,具体表现为明确了此前未说明是否包括在犯罪记录范畴中的判决、责任书、教育措施等记录。另一方面,则是在《办法》中确认了2020年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如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均负有在所负责的诉讼环节告知知悉未成年人涉案信息的人员相关未成年人隐私、信息保护规定的义务,以及规定了不履行该义务的法律责任,“深化了相关负责人对办法的理解,也使后续的处理更加具有统一性和操作性”。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